最近一位俄羅斯國家博物館的前館長艾琳納·貝斯納博士(Dr. ElenaBasner)發現了一項新的油畫鑒定技術,二戰時期的核武器爆炸就在其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憑借這項技術,人類將首次得以明確區分1945年前后創作的油畫。
貝斯納博士指出,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核武器爆炸曾釋放出兩種特殊的同位素銫137和鍶90。它們滲透了整個地球的土壤層和動植物,也留存在了所有戰后創作的油畫作品中,因為油畫創作所使用的膠合劑天然油料,也是這兩種同位素滲透的對象。在核爆炸之前,這兩種同位素從未出現在自然界當中。因此如果專家在一幅1945年前的油畫中發現這兩種同位素的話,結論只有一個——這幅油畫是1945年后仿造的贗品。
這項技術被注冊專利后,第一批要鑒定的就是俄羅斯先鋒派的油畫。這一派油畫創作于1900年到1930年間。上世紀60年代后開始出現贗品,隨著八九十年代先鋒派油畫市場升溫,這些贗品也日漸泛濫。
“現在,先鋒派油畫的贗品數量甚至已經超過了真跡。”貝斯納博士從1978年開始就在俄羅斯國家博物館任20世紀藝術館館長。而她的大部分時間都耗在了鑒別博物館藏品的真偽上。這點令貝斯納非常頭疼。【原標題:驚奇 贗品天敵 核爆炸催生油畫鑒定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