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東山再起
千百年來,很多人仰慕謝安。他是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生于公元320年,雖年少成名,卻無意出仕,長期隱居在會稽東山。
謝安的堂兄謝尚是褚太后的舅舅,手握軍政大權。公元357年,謝尚去世,官職由謝安的大哥謝奕接任。過了一年,謝奕也死了,官職又傳給了謝安的弟弟謝萬。眼看兄弟們高官厚祿,顯赫一時,謝安卻依舊隱居山林,他的妻子調侃道:“難道大丈夫不該這樣嗎?”謝安說:“這恐怕不可避免呀!”
其實,謝安對弟弟謝萬的能力并不放心,已料到自己早晚得出山。公元359年,謝萬奉命討伐前燕,謝安也隨軍北上。他看謝萬對手下將領傲慢無禮,便時常好言相勸:“你身為主帥,平時要多關心手下,這樣大家才能齊心協力打勝仗。”但謝萬聽不進去,依舊稱將領們為“勁卒”,大家都對他很不滿。謝安無奈,只好親自去撫慰那些將領,并贏得他們的尊重。后來謝萬戰敗,被貶為庶人。那些將領看著謝安的面子,才沒有把他殺死。
當時輔政的司馬昱聽說謝安出游時常帶歌女,就判斷他會出山:“既然能與人同樂,也必能與人同憂。謝安肯定會出來的。”
果然,謝萬被貶后,在征西大將軍桓溫的一再邀請下,41歲的謝安終于當了一名軍中司馬。謝安年輕時曾給庾冰當過一個月的幕僚,這是他第二次出仕了,因此人稱“東山再起”。桓溫很高興,對謝安禮敬有加。不過謝安沒干多久,就找借口離開了。后來他到朝中任職,一直做到宰相,仕途可謂一帆風順。
謝安有鼻炎,語音濁,能用洛陽書生的腔調吟詩,人稱“洛下書生詠”。他當宰相后,“洛下書生詠”成了時尚,很多名士想學他,只能用手捏著鼻子發聲。后來,桓溫因為簡文帝司馬昱未禪位給自己,以為是謝安等人從中作梗,便想在新亭伏兵把他殺掉。謝安鎮定自若,用“洛下書生詠”吟詩一首,就把一代梟雄桓溫給鎮住了。
桓溫身患重病時,讓人起草詔令,要給自己加授九錫(即九種禮器,代表皇帝對大臣的最高禮遇)。謝安認為詔令寫得不好,需要修改,就這樣一直拖到桓溫病死,算是解除了他對朝廷的威脅。
2 淝水之戰
桓溫死后,謝安主持大局,他致力于保持世家大族間的平衡,緩和各方面矛盾,深得朝野擁護。
在用人上,謝安也很有一套。比如他能任桓溫的弟弟桓沖為荊州刺史,讓人看到自己的氣度,同時也敢舉薦有才干的侄子謝玄,讓他招募北方流民和江淮民兵訓練“北府兵”,駐在京口(今江蘇鎮江)抵御外敵入侵。
當時,前秦皇帝苻堅統一了北方,實力空前強大,他野心勃勃,欲滅掉東晉,統一中國。公元383年夏,他從長安率80萬大軍開始南下。
建康城里,孝武帝司馬曜十分緊張,宰相謝安卻不慌不忙。他任弟弟謝石為大都督,侄子謝玄為前鋒,讓他們率8萬北府兵前去迎戰。
8萬對80萬,這仗怎么打?謝玄心里沒底,謝安卻說:“不要急,朝廷自有安排。”謝玄等不到下文,只好又請好友張玄去打探消息。謝安見了張玄,卻拉著他去山上賞風景、下圍棋,還說:“你是高手,今天要能贏我,這山上的別墅就歸你了!”
他如往常一樣氣定神閑,走每一步棋都胸有成竹,心神不寧的張玄自然輸了。到了晚上,謝石、謝玄等人也來了,謝安這才將戰事安排和盤托出,讓大家做到心里有數。
公元383年11月,苻堅之弟苻融攻占壽春(今安徽壽縣),與晉軍在洛澗(在安徽定遠西)擺開戰場。苻堅得知晉軍先鋒缺乏糧草,親率八千精兵來與苻融會合,并派之前俘虜的晉將朱序去勸說謝石投降。
朱序可是晉人啊!他一到晉營,就勸謝石出兵夜襲洛澗。洛澗大捷后,謝石又率大軍沿淮水前進,在淝水東岸與秦軍隔河對峙。
當時,秦軍緊臨淝水布陣,晉軍一直無法渡河,謝玄便派人對苻融說:“您孤軍深入,不宜打持久戰,若能將兵陣稍微后移,讓晉軍渡河以決勝負,豈不更好?”苻融與苻堅一商量,覺得軍隊后撤一點,再趁晉軍渡河時以騎兵攻殺,定能大獲全勝,便同意了。不料,秦軍剛一后撤,朱序就在后面連呼:“秦軍敗了!”眾人信以為真,競相奔逃,謝玄趁機發起猛攻,秦軍大敗,苻融被殺,苻堅中箭后單騎北逃。
捷報傳回建康,謝安正在與客人下棋。他看了書信不動聲色,客人忍不住問情況怎樣,他才說:“孩子們已大破賊兵。”客人走后,他難抑心頭喜悅,進屋時連鞋底的屐齒被門檻碰斷都不知道。
3 功高遭忌
淝水之戰勝利后,謝安又上書請求北伐。公元384年8月,謝玄等人率軍北上,收復了山東、河南等地,整個黃河以南地區劃歸東晉版圖。然而,因功名太盛,謝安開始受到孝武帝司馬曜的猜忌,謝玄也被迫回鎮淮陰,北伐功敗垂成。
當年司馬曜繼位時,年僅12歲。他的父親是會稽王司馬昱,即后來的簡文帝;母親李陵容是王宮里的粗使奴婢,外號“昆侖奴”,身體健碩,膚色黝黑。按常理,司馬昱是不可能看上李陵容的,但不知怎么回事,他29歲那年,王妃王簡姬失寵被廢,兒子司馬道生早夭,此后過了很多年,別的姬妾都沒有生育。
司馬昱為子嗣問題十分發愁。后來,有人給他算了一卦,說他宮里有個女人,可以給他生兩個兒子。這個女人是誰呢?江湖術士在宮中挨個兒相面,最后鎖定了李陵容。司馬昱別無選擇,只好讓這個“昆侖奴”替他傳宗接代。李陵容也很爭氣,果然生下了司馬曜、司馬道子兄弟倆,還有一個女兒。但她的地位并未因此而改變,直到公元372年司馬曜登基,她的命運才真正出現轉機,最后當上了皇太妃。
謝安對孝武帝悉心輔佐,數次使東晉王朝擺脫危機。但司馬曜長大后一事無成,還聽信司馬道子等人的讒言,對他越來越疏遠。謝安的女婿王國寶品行惡劣,也因得不到重用而對謝安心懷怨恨。在他和司馬道子的構陷下,謝安只得主動交出手中的權力,舉家離開建康以避嫌。
公元385年4月,謝安出鎮廣陵(今江蘇揚州)。他打算待天下稍安,就從水路重回自己的樂土——會稽東山。可惜,這個愿望還未實現,他就患了重病。
孝武帝也慢慢回過神來,覺得不該這樣對待一位老臣,便讓謝安回建康養病。當謝安的車駕緩緩駛進建康西州門時,他突然傷感起來,對身邊親近的人說:“以前桓溫在時,我常擔心不能保全自己。如今,我已代替他的職位16年,這次的病,恐怕再也好不了啦!”
當年8月,66歲的謝安上書辭官,不久病逝于建康。孝武帝在朝堂上哭吊三天,追封他為太傅。一代名士謝安的時代過去了,隨他一起離去的,還有那鼻音濃重的“洛下書生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