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傳統村落,不能成為傳說

2013/10/21 11:49:19 點擊數: 【字體:


傳統村落,不能成為傳說

江西省婺源縣李坑景區游人如織

傳統村落,不能成為傳說

安徽皖南古村落

    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司長趙暉表示,已有1561個傳統村落被列入國家保護名錄。在工業化、城鎮化浪潮的席卷下,承載著文化內涵和民族文明的傳統村落似乎難逃消失的命運。官方數據顯示,過去10年,我國90萬個自然村消失了,速度之快令人咂舌,這其中也包含了眾多傳統村落。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如何繼續推進?文化傳承與經濟開發如何保持和諧的步調?城鎮化會否成為傳統村落保護的威脅?

    村落:無法割舍的記憶

    福建龍巖市連城縣北團鎮石排頭村,是一個靜謐的小村莊。71歲的鄒金富和他的老伴,是這里全部的村民。老人說,20年前,村子里有100多人,后來都陸陸續續搬到山外了。他兒子也搬到了鎮上,可老兩口還是堅持留了下來。“這里是我們的根,舍不得走。”老人說。

 

    快速的城鎮化進程、農民向城市的轉移、對村落的過度開發等,導致許多村落迅速消亡。而這個僅剩兩人的小村莊,在見證城鎮化進程的同時,也可能被載入消失村落的歷史名單中。

    由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啟動的首次全國傳統村落摸底調查的數據顯示,各地共上報傳統村落1.2萬余個,僅占全國行政村總數的1.9%,自然村總數的0.5%。其中,有較高保護價值的傳統村落現存不到5000個,數量很少。

    作為文明之根的傳統村落,或有珍貴的物質遺產,或有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它們都有著獨特的民族記憶,都打著深刻的文化烙印。它們的消失,意味著民族文化多樣性的消亡、文明的斷檔、歷史的斷裂。湖南省住建廳副廳長袁湘江曾表示:傳統村落消失,會造成傳統文化記憶的喪失,增加子孫后代了解中國文化發展脈絡的難度,從而失去對歷史的回顧,喪失未來發展的根基。

    在此意義上,當內涵深厚的傳統村落與快速消亡的殘酷現實“狹路相逢”時,保護就成了當務之急。在中國文聯副主席、國務院參事馮驥才看來,傳統村落就是一本厚厚的古書,很多還來不及翻閱就已經消亡了,保護傳統村落迫在眉睫。

    保護,永遠不算太遲

    2012年4月,我國首次啟動對傳統村落的摸底調查,吹響了傳統村落保衛戰的號角。隨后,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專家委員會的成立,傳統村落國家保護名錄的建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指導意見的制定,都是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工作的重要舉措。

    目前,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行動已取得一些成績。在全國傳統村落摸底調查中上報的1.2萬個傳統村落中,清代以前的占80%,元代以前的占25%,包含2000多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3000多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涵蓋了我國少數民族的典型村落。建筑、歷史、文化、民俗、經濟、社會等領域的權威專家組成保護發展專家委員會,為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提供總體技術指導和戰略決策咨詢。下一步,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擬用3~5年的時間,摸清傳統村落的家底,按“一村一檔”建立中國傳統村落檔案,制定保護發展扶持的政策,建立長效的保護管理機制,使全國傳統村落基本實現文化遺產得到較好保護與傳承、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

    “這是一場保護和延續中華活文化的大計。”此次在全國范圍內掀起的傳統村落調查和保護行動,得到了許多專家的贊許,湖南省世界遺產和風景名勝區專家委員會委員劉源說,“這是一件遲到的大好事,但為時不晚。”

    發展,任重而道遠

    官方數據顯示,大量的傳統村落分布在貧困地區,經濟發展落后,村民收入低,貧困人口比例高出全國平均水平7個百分點。

    發展,依然任重而道遠。

    一方面是文化傳承,保持傳統村落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的必要;一方面是經濟發展,以維持傳統村落持續生存的客觀要求,兩者之間該如何統一?趙暉指出,對于傳統村落,首要目的是尊重和傳承傳統文化,而不是為了經濟利益。“但經濟問題是個大問題,政府必須加大資金和技術力量的支持,不能搞大規模建設,要引導村民挖掘并利用當地資源發展經濟。”

    不少人擔憂,一些古樸的傳統村落名聲在外后,隨之而來的旅游開發會對這些村莊造成“傷害”。趙暉認為,傳統村落可以搞旅游開發,但不能局限于此,應充分挖掘其科學文化功能。他表示,有關部門將在開發面積、業態發展上做一些規劃限定,并通過積極的引導,避免大規模低層次過度旅游開發。馮驥才則說:“像西塘、烏鎮、婺源這些發展成功的村落都有自己的模式。它們的經驗可以借鑒,但究竟要怎么發展,還是要根據古村的現實特點來做。”

    那么,在城鎮化的大潮下,傳統村落的發展是否會“碰壁”?對此,趙暉認為兩者并不矛盾,在他看來,城鎮化不是空間轉移,而是產業轉移。城鎮化的核心應是農業向二、三產業的轉移。但他也強調:“推進城鎮化也好,推進新農村建設也好,保護傳統村落是第一位的。城市的擴大開發要避讓開傳統村落,而傳統村落很好的人居環境以及承載的文化遺產也會填補新城鎮化的重大空缺。”(本報見習記者 陳 晨)(原標題:傳統村落,不能成為傳說)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3-10-21)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