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最高國務會議,左三為蔡元培。
蔡元培故居
他是出身翰林的清朝文人,卻走上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道路。他革新北大, 兼容并包,締造了北大之輝煌,使北大成為五四愛國運動的發祥地。他就是被毛澤東譽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先生。
武裝反清一翰林
翰林院自唐朝開始設立以來,一直是文人夢寐以求的地方。在封建中國,讀書人考取功名不光是光宗耀祖的事,更意味著整個家族在政治上有了靠山。1868年1月,蔡元培就出生在一個有著這樣期望的商賈之家。
6歲入家塾,17歲考取秀才,24歲中舉,26歲得進士。到28歲,蔡元培已經實現了舊式知識分子的最高理想,登科殿試,成為當朝翰林院的編修。
就在蔡元培榮升翰林院編修后不久,1894年7月爆發了中日甲午戰爭,身處京城的他開始對民族危機和清廷的腐敗有了切身感受。當時,他曾以翰林院編修的身份列名奏請朝廷,切勿向日本求和,可清廷不顧朝野反對,簽下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蔡元培聞后悲憤交集,從此對清廷極度失望。
1900年義和團運動失敗以后,在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的情況下,蔡先生以一個清朝的名翰林,憤然與清廷決裂,走上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道路。1904年,蔡元培組織創建了秘密暗殺團“光復會”,并親任會長。光復會專門從事暗殺清朝專權高官的工作,為此他曾親自試制炸藥、組織過暗殺活動。在引領光復會舉行了多次光復運動后,蔡元培結識了孫中山,并加入了同盟會,成為同盟會上海分會會長。
從中國傳統的舊式士大夫轉為立場堅定的激進革命黨人,蔡元培堪稱第一人。
走上教育救國路
1898年深秋時節,蔡元培回到故鄉紹興。此時,戊戌新政恰如一場春夢,在血雨腥風中驟然消散。悲憤之余,縈繞蔡元培腦中多時的投身新教育的念頭變得清晰而強烈,這既是自身特長和興趣之所在,也是目睹維新黨人慘烈失敗后所認定的一條報國之路。從此,蔡元培懷抱“志以教育挽彼淪胥”的信念,踏上教育救國的漫漫征途。
應知府之邀,蔡元培擔任紹興中西學堂總理。紹興中西學堂是一所由地方紳士捐資創辦的新式學校。堂堂翰林,居然做起一區區學校的校長,這在紹興城內不免引起一番議論。但在蔡元培心中,最緊要的事就是改變傳統私塾教育唯經是讀、唯經是尊的積習,使這所規模不大、學生不多的學校真正辦成能有益于民族的學校,不能徒有“中西”之名,更要有“中西”之實。
日后成為北大校長之一的蔣夢麟就是當時這所學校的學生,他在《西湖》一書中這樣評價蔡元培領導下的紹興中西學堂:“教的不但是我國舊學,而且還有西洋學科,這在中國教育史上還是一種新嘗試。雖然先生解釋的很粗淺,我總算開始接觸西學了。”蔡元培在那個時代拋棄功名,開創性地推行新式教育,散發了一個有良心有立場的知識分子無盡的光彩。
1912年元月,蔡元培出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教育總長。就職教育總長的半年時間里,蔡元培扎扎實實地對教育界進行了除舊布新、大刀闊斧的改革,為我國教育、文化、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富有開創性的貢獻。他提出了“五育”(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并舉的教育方針和“尚自然”“展個性”的兒童教育主張。然而半年后,因不滿袁世凱的專權,蔡元培毅然離開。
改革締造新北大
1916年9月1日,身在法國游學的蔡元培,收到中國駐法使館轉來的電報。電報是時任民國政府教育部長的范源濂發來的:聘請他擔任北京大學校長。由此,蔡元培最輝煌的時期到來,并且因為他對大學教育體系的創立,被濃墨重彩地載入中國教育史。
民國成立后,京師大學堂改稱北京大學,進行過初步的民主改革,到1916年,學校面貌發生了一些變化,學生數量增加到1500人。但由于繼承了“老爺”式學堂的傳統,封建沉疴未去,表現為校政腐敗,學校制度混亂,學生求官心切,學術空氣淡薄,封建文化泛濫,不少師生品行不檢,為社會所菲薄等。在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為北大校長之前,北大已換過五任校長,仍未能改變北大的局面,許多人勸他不要就任,以免因改造不好而于聲名有礙。蔡元培在孫中山等人的支持下,毅然赴任,對北大進行了全面改革。
蔡元培在整頓和改革北大的過程中,提出了著名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針。在“兼容并包”的精神下,北大吸引了中國的各路學術精英。以文科為例,從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錢玄同、劉半農、周作人、魯迅,到辜鴻銘、劉師培、黃侃,大師云集。各種文化社團風起云涌。而那種“師生間問難質疑,坐而論道的學風”,那種民主自由的風氣,從那時開始形成,成為北大異于其他大學、吸引后來一代又一代學子的獨特傳統。
蔡元培引領北大改革的最成功之處,就是把一個封建習氣嚴重、萬馬齊喑的舊式學堂,轉變成為百家爭鳴、學術空氣濃厚,欣欣向榮的高等學府。改革帶來了廣大師生覺悟的提高,使北大成為五四愛國運動的發祥地、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傳播的早期基地。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的校園里炸開了鍋,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從這里拉開了大幕。就在五四運動發生后不久,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傳統教育的改造者,實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杜威先生造訪中國。對蔡元培這位中國教育界赫赫有名的老友,杜威曾有過驚人的評價,他說:“拿世界各國的大學校長來比較,牛津、劍橋、巴黎、柏林、哈佛、哥倫比亞等等,這些校長中,在某些學科上有卓越貢獻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個校長的身份,領導那所大學對一個民族和一個時代起轉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之外,恐怕找不到第二個。” (原標題:蔡元培 教育救國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