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世遺專家:遺產地原住民應從使用者轉向守護者

2014/6/5 9:56:27 點擊數: 【字體:

 

  “如果僅僅作為‘使用者’,遺產地地方政府對社區采取強硬的管理,原住民對遺產的價值認知反倒不足;如果作為‘守護者’,他們將提高認知,與政府的關系也變為了相互合作。”4日在云南石林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系列論壇上,北京大學世界遺產研究中心副教授宋峰提出,為更好協調遺產保護與社區繁榮之間的關系,遺產地原住民的角色應從“使用者”轉向“守護者”,這一論斷得到了與會專家的普遍認同。

  世界遺產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的保存地,也是進行文化傳播、大眾科普教育的實踐場所,更是當地原住民的生產和生活空間。因其多元的屬性和多樣的利益相關者,相應有了多重保護和發展訴求。旅游產業作為一種遺產利用模式,為遺產保護工作提供了資金和社會關注,同時也為遺產地保護工作中多種關系的協調帶來了挑戰。

  “目前世界遺產地的旅游發展中普遍存在這樣的問題:旅游被看做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唯一解決途徑,并被作為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務。而在旅游業蓬勃發展的過程中,地方社區似乎成為了遺產的‘威脅’。”宋峰稱,遺產地中的居民遍布于所有遺產地,他們也成為提供地方旅游服務的主體。但是,房屋及基礎設施建設的限制,工農業生產方式的限制成為地方社區在遺產保護中的損失。宋峰提出,政府應轉移支付,并對社區居民進行能力培訓,以彌補地方社區在遺產保護中的損失;而地方社區也應當主動轉變觀念:從“使用者”轉向“守護者”;同時,國家層面也需要提供權衡和平衡。

  在世界上首個“人與建筑聯合保護”的案例地,意大利博洛尼亞歷史城鎮保護中,政府幫助地方社區成為遺產的“守護者”。不僅保護了原有的城市生活質量,也科學地利用公共住房基金來保護歷史環境和改善居住條件,各層面規劃均強調了公眾參與的重要性,這些做法使得博洛尼亞成為了混合有現代生活的歷史城鎮。而在瑞士鐵力士山,以旅游補貼農業,農民用滑雪收入對農地進行維護,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山地自然災害的發生。“通過地方社區將教育、科研、交流等功能與現有旅游功能進行結合,原住民的生活得到改善,進而產生文化認同,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

  “要改變人們的想法是非常困難的,把社區居民加入到遺產保護中來也就成功了一半。通過友好合作關系的建立和當地居民產生互信,讓他們介入到遺產保護的決策中來,讓大家看到改變帶來的益處,主動的意識和主人公意識便會增強。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文化自信和對自己身份的認同就得到了培養和提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項目專家彼得·奧登說,社區居民的態度對遺產保護事業的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際上有成功的案例,一旦合作互信的關系建立,政府完全把遺產保護責任下放到社區,這竟成了完美的解決方法。“社區居民不再是參與者和被動受益者,而是家園主人,對自己和下一代負有非常重要的歷史責任。”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2014-06-05)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