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生態文明視域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

2017/9/1 17:18:44 點擊數: 【字體:

生態文明視域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

貴州千戶苗寨選址與自然生態環境和諧相處

  8月24日,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主辦,陜西省榆林市政府承辦的“生態文明視域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論壇”在陜西榆林舉辦,來自國內古村落保護領域的相關研究者、管理者、實踐者聚集一堂,深入探討如何在生態文明理念下保護和發展傳統村落,將生態文明建設和傳統村落保護相結合,凸顯村落文化特色,實現可持續發展。論壇上,10余位專家學者分別圍繞“生態文明理念在傳統村落的應用”“生態文明建設與傳統村落保護相結合的路徑”“傳統村落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范例”3個主題進行了主題演講,既有生態文明建立與傳統村落保護的理論研究,也有傳統村落保護實踐案例和經驗的分享。

  生態文明與文化遺產相輔相成

  生態文明與文化遺產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一個是現代的生活,一個是遙遠的記憶;一個是全新的理念,一個是古老的世界。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認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整體格局中,生態建設和文明建設占了兩位,把生態建設與文化建設關聯起來的思想和研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對于生態文明與傳統村落的發展,他提出了三點看法:一是要把生態文明的原創理念貫穿于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全過程;二是傳統村落的生態保護要善于吸取中華傳統文化的營養;三是傳統村落的生態保護要跟上時代步伐、依靠先進技術。“村落是人居住的地方,不同于自然保護區,要以人為本,讓良好的人居環境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還得依靠科技進步、使用先進技術,讓居住在村落里的農民也能享受到現代文明的成果。”勵小捷說。

  “傳統村落作為一個系統,從選址布局、整體環境到庭院、祠堂、寺觀建筑和道路水系基礎設施,包含了由自然山水為主的自然生態和庭院建筑為主的社會生態。這些生態要素構成了傳統村落的自然、人文、經濟復合生態系統。”住建部原村鎮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顧文選認為。

 

  “長期以來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形成許多樸素的保護自然生態平衡的思想,汲取和弘揚這些生態智慧,保護傳統文化,對經濟的綠色發展和文化的生態發展有重大的意義。”北京生態文明工程研究院副院長賈衛列說。

  傳統村落保護堅持以人為本

  自2012年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等多部門認定了4批4153個中國傳統村落,中央財政給予每個村落300萬元的財政支持,已經支持了3155個村落94.65億元,用于保護文化遺產、改善人居環境。經過5年的努力,傳統村落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中國城鎮化進程中傳統村落快速消失的局面得到遏制,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農耕文明遺產保護群,村落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村民收入明顯提高,社會保護意識空前提高,保護傳統村落已成為中國社會的新風尚。

  雖然傳統村落保護取得了很多成績,但在建設中盲目擴張、大拆大建、房地產化、商業化等問題依然存在。對于如何發展好傳統村落,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會長陳宗興提出了三點意見: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傳承優秀文化遺產;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彰顯特色。

  “傳統村落的規模都不大,自然和文化生態都相當脆弱,如果資金投入不當,突如其來的大規模、高強度干預,足以毀掉一個村落。”來自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的孫華教授在發言中談到傳統村落保護的問題時強調。

  在探討生態文明建設與傳統村落保護相結合的路徑時,來自中央黨校的教授趙建軍提出了從生態有機農業、鄉村文化休閑業、美食健康養生業、垃圾污水治理業、“互聯網+綠色能源”等幾個方面打造原生態、古村落、高科技相融合的村落綠色發展新業態。

  以生態文明視角保護傳統村落

  陜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也是華夏文明的搖籃。以陜北窯洞、關中地窯以及四合院、陜南石板房為代表的陜西傳統村落已成為凸顯陜西省不同地區特色鮮明的重要文化元素。據統計,陜西先后有4批共計71處村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單,省級傳統村落認定并對外公布的數字為323處。“我省積極推動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工作,在鎮安縣云蓋寺鎮老街保護過程中創新提出‘三個一點’(個人拿一點、地方出一點、上級給一點)的方法, 并在全省31個文化旅游名鎮建設及傳統古村落保護中進行推廣。漢陰鳳堰古梯田生態博物館和宜君旱作梯田農業生態博物館將文物精準扶貧與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旅游相結合,帶動當地群眾就近就業的理念與做法得到各界廣泛認可。”陜西省副省長魏增軍表示。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張廣漢以江西景德鎮瑤里古村、安徽宏村和拉薩市尼木縣吞巴鄉吞達村為例,分享了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聚落智慧,并對于生態文明在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中如何體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發揮保護規劃的引領作用,將生態環境列入保護內容,規劃建設新村保護老村,積極改善村落的基礎設施,分類保護民居建筑和環境,重視區域層面傳統村落群的保護和研究。

  浙江松陽作為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實施的首批“拯救老屋行動”的試點縣,已經取得了很多成果,目前項目正在穩步推進中,今年還將選定第二批“兩個整縣四個村落”推進,這也是以生態文明視角來推進傳統村落保護的重要實踐。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藏族建筑文化專項保護基金管理委員會主任馬扎·索南周扎則分享了三江源民族地區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的實例,談到其特有的文化價值時他指出:“三江源地區民族傳統村落是三江源地區民族文化生發的土壤,蘊含著優秀傳統文化,是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文化母體資源。離開了民族傳統村落這一活態的文化土壤,民族文化就有可能成為靜態的標本、儀式性的表演,民族文化的復興也就無從談起。”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