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作為戲曲大省,戲曲在發展歷程中都留下了哪些珍貴遺存?8月25日,中原陶瓷百戲——中原漢唐宋元戲曲文物特展在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開幕,該展將面向公眾免費展覽至今年12月31日。
此次展覽由鄭州市華夏文化藝術博物館與大象陶瓷博物館共同舉辦。鄭州市華夏文化藝術博物館執行館長李寶宗告訴記者,中國戲曲藝術雖然源遠流長并深受各個時期大眾喜愛,但留存文物卻極為稀少。此次展出的120件文物包括陶俑、磚雕等類型,從先秦時期包括音樂、舞蹈等在內孕育戲曲的各種因子入手,囊括隋唐發展階段及宋元成熟高峰期,可以對中原乃至中國戲曲文物做一個全景式的了解。
展品中,最吸引人的是四塊北宋當紅藝人的磚雕,李寶宗說,這是北宋崇寧至宣和年間(1102-1125)曾在汴京“寶津樓”為宋徽宗演過雜劇的“丁都賽”“楊揔(zǒng)惜”“薛子小”“凹歛(liǎn)兒”四人,在《東京夢華錄》中有記載。“丁都賽我在國家博物館見過,剩下三位的形象還是第一次見到,很難得。”山西師范大學副校長、《中國戲曲文物志》主編車文明在現場告訴記者。
《中國戲曲發展史》作者廖奔也特意趕到現場,他表示,河南近年來出土的戲曲文物非常多,這些文物對戲曲歷史的學術研究很有價值。據悉,包括這批展品在內的600多件戲曲文物已計劃出版圖譜與研究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