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有以也
□彭秀良
這又是一條悲催的消息:近日,浙江杭州一家書店低價出售圖書,不少圖書論斤賣,賣出了“白菜價”,最低售價11元/斤。該書店老板告訴記者,實體書店生意很差,待處理完剩余圖書后,將關閉書店。近些年來,各地的實體書店關門的不在少數,引發了愛書人一輪又一輪的群體性哀嘆。
或許是自幼喜歡讀書的緣故,每到一座城市,我都會搜尋哪里有名聲較大的書店。進去轉上一圈,說不定就能找到一兩本自己心儀已久的圖書,收獲意外的驚喜。北京的實體書店數量較多,比如,隆福寺中國書店以售賣舊書聞名學界,李輝在他的回憶文字中不止一次地提到這家書店,自然我也沒有少去;再如,海淀琉璃廠的多家古舊書店也很有特色,而且還有許多古今名人的故事在這里流傳。在讀書人的眼里,這些散發著幽幽書香的店鋪就是一個個文化地標,想起來都讓人興奮不已。
一座充滿夢想的城市不能沒有自己的文化地標,同樣的道理,一座擁有文化地標的城市不能沒有個性張揚的實體書店。我曾在石家莊的大街小巷數次找尋過守望文化的實體書店,結果總是失望的時候多,真正把賣書做成一種文化的書店可謂鳳毛麟角,充斥店面的多是各種各樣的考試類用書,金錢味道濃得幾乎超過了霧霾天氣。無數次的尋找和失望之后,我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在東尚購物廣場的二樓,一處名為“席殊書屋”的店面使我感到眼前一亮,那是我追尋已久的夢中書店,而且是那種散發著濃郁文化氣息的實體書店。
“席殊書屋”的名頭實在不小,她所倡導的“讓經典成為流行,讓流行選擇經典”的經營理念曾經激勵了一代讀書人。但是,以連鎖經營為特色的“席殊書屋”今天已經風光不再,可為什么石家莊的這家書吧還能生存下來呢?這本身就值得關注。典雅的裝修、溫馨的環境,與心愛的人坐在軟軟的沙發上,慢品一杯咖啡,翻過幾頁書卷,那種享受可夠愜意的!雖然賣書的利潤不夠高,可“席殊書屋”的老板娘仍然選擇了堅守,而我們也多了一個品味書香的好去處。為了這難得的文化地標,我們是不是也要做些什么呢? (原標題:評書店售書論斤賣:實體書店也是文化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