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程章燦教授做客武漢周南文化沙龍,儒學專家安德義、武漢大學教授陳文新等十余人參加了討論,沙龍在武昌曾卓故居舉行,周南讀書會總策劃饒學鋒主持了會議。
學好外語 擴大國學話語權
程章燦指出,當代中國的“國學熱”并不是真正對中國古代文學的推崇,而是一種停留在淺層次的“虛熱”。目前在國外,對中國古代文學的研究集中分為“日韓圈”和“歐美圈”,它們研究的領域和方法與我們不盡相同,在某種程度上顯得更深刻,“今天的古典文學研究有今天的特點,不要怕會食古不化。”
在世界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背景下,外語交流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當代學生應該多看國外的成果。程教授同時鼓勵學生們積極學習,要重視古今和中外的結合,利用好網絡時代的優質教育文化資源,注重實踐,做到“知行合一”,發展中國文化,增加我國古典文化的“學術附加值”。只有對中國古典文化充分了解和具備過硬的外語能力,才能讓中國在世界范圍、在更大的學術界有話語權。
讀書人先要摒棄急躁抱怨
儒學專家安德義聽了程教授的見解后,從這個話題引申開去,說到現在很多讀書人忽視原典,急躁而浮于表面,對國家對民生等問題多有偏激。他引用《論語》中的經典句子,強調讀書人要有所擔當,而不要總是抱怨,更調侃說,俗話有告誡:“愛抱怨的女人不興家,愛抱怨的男人不可嫁。”
武漢大學陳文新教授則講述了對讀書的看法,用錢鐘書先生讀《搜神記》的例子說明讀出書中樂趣的重要性。交流會上,眾學者輕松暢談,笑聲不斷,既引經據典,又用日常通俗事例類比,整體氣氛活潑和諧,“行吟詩人”牛均富現場即興朗誦了自己的作品,聲情并茂的表演活躍了現場氣氛。(記者王芳 通訊員王攀)(原標題:南大教授:當代中國的“國學熱”是“虛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