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物,做彩陶,10月15日上午,百余名河南商報小記者前往河南博物院參觀,接觸歷史,鍛煉動手能力。
九千年骨笛還能吹《小白菜》
走進展覽館,燈光氤氳,步行其間,宛若在歷史中穿梭。青銅器、骨笛、鐵器,壁櫥內的一件件文物,讓人肅然起敬。
“這個是賈湖骨笛,屬于新石器時代,距今已有9000年,是中國考古發現的最古老樂器。”講解員細心講解,小記者們拿出筆記本記錄。“骨笛是用鶴類尺骨管制成的,至今還能吹奏出曲子《小白菜》。”聽到這話,小記者們發出“哇”的一聲驚呼。一個小記者說:“古代的人好厲害啊,比電視里面的還厲害。”
“編鐘為合瓦狀,不似普通的圓鐘,敲擊沒有回音,每一片都能敲出兩種聲音……”小記者的筆記本上,記得密密麻麻。“這個是饕餮,兩個眼睛,沒有嘴,傳說是龍的九子之一,喜好美食。”在一個個玻璃櫥窗前,小記者們瞪著一雙雙大眼睛,滿是好奇。
弄個花盆“養點花”
除了近距離接觸歷史,小記者們還親手做起了彩陶。“彩陶能放水嗎?”“我能帶回家嗎?”小記者問題多多。
柳林四小的閆博文小記者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他要做一個筆筒。而一旁隴西小學的沙航正小記者說,他想弄個花盆,“養點花”。
制作時,小記者們聚精會神。雙耳陶、單耳陶、茶壺裝陶壺,素底兒坯,加上顏色鮮艷的彩泥裝扮,精致得像個“蛋糕”。
半個小時過去,最終,管城區第二實驗小學的趙鑫小記者憑優秀的作品獲得老師獎勵,趙鑫說回去要送給母親。兩項活動結束后,一個父親說:“收獲很多,自己也很長見識,以后還要讓兒子參加小記者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