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648個村落名單日前公布,這標志著國家對傳統村落的保護工作開始啟動。
12月16日,作為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務院參事、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馮驥才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顯得十分振奮。他說:“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工作的啟動是我國歷史上首次對農耕文明最大規模、最重要的歷史文化財富的全面盤點,也是國家文化自覺和對文化負責的高度表現,堪稱里程碑。”
10年消失了90萬個自然村
馮驥才用一連串驚人的數字說明了傳統村落的現狀:2000年我國擁有360萬個自然村,但2010年只剩下270萬個,10年消失了90萬個自然村。這些消失的自然村中有多少具有文化保護價值的傳統村落則無人知曉。他說:“我國很多傳統村落就像厚厚的古書,只是來不及翻閱,就已經消亡了。”
此外,傳統村落還是許多少數民族的聚居地,他們全部的歷史、文化與記憶都在世代居住的村寨里。如果傳統村寨瓦解了,這個少數民族也可能名存實亡,不復存在。從這個角度來說,馮驥才提出了“保護傳統村落比保護萬里長城還要偉大”來強調傳統村落保護的重要性。“我不希望遍布中華大地的古老村落驟然變得嶄新而陌生,更不希望民族文化的印跡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他說。
河南村落保護工作值得肯定
馮驥才表示,河南不急于開發很多傳統村落,完整地保留村落的風土人情和建筑風貌特別值得借鑒。因為傳統村落是區別于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另一類文化遺產,不能用簡單粗暴的“開發”讓它們為經濟服務,因為過度開發會加快傳統村落的消失速度。
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顯示,入選最多的省份是貴州省(90個),接下來是云南省(62個)、山西省(49個),河南以16個排在第14位。對于河南傳統村落入選較少這個問題,馮驥才說,這只是第一批名單,以后還會推出。河南的相關部門要積極申報,文化志愿者也可以提供線索,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專家委員會也會派專家到各地調研。“請大家相信,我們不會漏掉一個值得保護的傳統村落。”
建立一個活態的“歷史空間”
馮驥才建議,對于零散而無法單獨保護的遺存,可以用露天博物館的形式來保護:把這些遺存移到異地,將一些傳統手工藝人請進來,組成一個活態的“歷史空間”。這種博物館不僅遍布歐洲各國,韓國、日本和泰國等亞洲國家也廣泛采用,已經成為許多國家和城市重要的旅游景點。
國家對中國傳統村落的保護讓馮驥才看到了很大的希望。他說,10年前我國只有文物保護,經過近10年的努力,擁有了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村落遺產三大保護體系,使中華民族的歷史財富得到全面的、完整的保護,這是我們在文化建設上邁出的重大一步,體現出我國作為一個東方文化大國深遠的文化眼光和高度的文化自覺與自信。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剛剛開始,它有待于系統化、法治化和科學化。我們要用現代文明善待歷史文明,把本色的中華文明留給子孫,讓千年古樹在未來開花。(原標題:第一批傳統村落名單公布 河南16村落在列)
河南傳統村落名單
平頂山市
寶豐縣楊莊鎮馬街村
郟縣堂街鎮臨灃寨(村)
郟縣李口鄉張店村
郟縣渣園鄉渣元村
郟縣冢頭鎮西寨村
信陽市
光山縣文殊鄉東岳村
羅山縣鐵鋪鄉何家沖村
新縣八里畈鎮神橋村丁李灣村
洛陽市
孟津縣小浪底鎮喬莊村
汝陽縣蔡店鄉杜康村
南陽市
鄧州市杏山旅游管理區杏山村
內鄉縣砟嶇鄉吳埡村
濮陽市
清豐縣雙廟鄉單拐村
新鄉市
衛輝市獅豹頭鄉小店河村
漯河市
郾城區裴城鎮裴城村
三門峽市
陜縣西張村鎮廟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