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西安舉辦“以絲綢之路申遺為契機,推動文物景區提檔升級”為題的陜西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新聞發布會。
陜西省文物局新聞發言人、陜西省絲綢之路申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周魁英在會上表示,2006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積極協調下,中國政府和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五國聯合啟動了絲綢之路跨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經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中國和中亞五國政府多次協商,2012年最終確定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政府聯合申報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名稱為“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共33處遺產點,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文化遺產項目。
據了解,中國境內共有22處遺產點被列入該項目,其中陜西分別是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張騫墓、彬縣大佛寺石窟7處。今年10月,按照世界遺產申報規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專家將到陜西進行現場考察,提出專家評估意見提交2014年世界遺產大會審議。(原標題:陜西7處文化遺產入選“絲路申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