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劉秀
漢畫《車騎出行圖》
和秦始皇相比,我不折騰;和劉邦相比,我不流氓;和王莽相比,我不拍腦袋;和李世民相比,我熱愛我的兄弟;和趙匡胤相比,我統一了中國;和朱元璋相比,我不殺功臣。我是劉秀…… ——《嗜血的皇冠》
劉秀,漢高祖劉邦九世孫,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公元25年-公元57年在位。
劉秀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在這位中興帝王波瀾壯闊的人生中,南陽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10月23日,《東漢開國——劉秀》在央視百家講壇開講,加之網絡上以劉秀為主人公的原創文學十分火爆……一時間,這位發跡于南陽的帝王,跨越近兩千年的歷史時空,在這個秋天一下子就火了起來。在南陽,關于劉秀的種種故事,這段時間也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熱門話題。
“最完美帝王” 火爆網絡
劉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是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這位發跡于南陽的被稱為“古往今來最完美的帝王”,近日無論是在電視上還是網絡上都很火爆。
10月23日,央視百家講壇推出28集連續節目《東漢開國——劉秀》。
新莽末年,劉秀與兄起兵爭天下。公元25年,劉秀在河北登基稱帝,建立了東漢王朝。經過十數年的統一戰爭,劉秀平滅了割據勢力,使自新莽末年以來紛爭戰亂20余年的中華大地再次歸于一統。之后,劉秀推行“偃武修文”的國策,發展生產,大興儒學,奠定了日后東漢王朝近兩百年的基業,史稱“光武中興”。劉秀被毛澤東譽為“最會用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的皇帝,他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從放牛娃到天子的人生巨變,劉秀的奮斗之路給現代人怎樣的人生啟示?《東漢開國——劉秀》以新銳的視角、樸實的幽默帶領觀眾一起領略劉秀波瀾壯闊的勵志人生。
與此同時,網絡上以劉秀為主人公的文學作品也十分流行。特別是自2008年8月份開始,一位網名為“曹三公子”的網絡作家以連載的形式在天涯社區推出歷史小說《嗜血的皇冠——光武皇帝之劉秀的秀》,這部小說“撥開歷史的迷霧”,引領讀者走了一遍劉秀通往帝王的人生道路。《嗜血的皇冠》僅在天涯社區的點擊就超過120萬,成為天涯“煮酒論史”兩年來最受歡迎和最火爆的歷史小說。今年9月份,這部作品從網絡走向市場,出版后不到兩個月就獲得近二十萬冊的驚人銷量。
“和秦始皇相比,我不折騰;和劉邦相比,我不流氓;和王莽相比,我不拍腦袋;和李世民相比,我熱愛我的兄弟;和趙匡胤相比,我統一了中國;和朱元璋相比,我不殺功臣,我是劉秀。”“曹三公子”創作的這部歷史小說,一時成為大學生、公務員和廣大年輕人中的流行符號。
南陽 劉秀發跡之地
南陽有“南都”、“帝鄉”之稱,無論在電視上還是在網絡上,只要提到劉秀,“南陽”都是無可回避的字眼。
對光武帝劉秀感興趣的人都知道,南陽是劉秀集團的起家之地,是劉秀集團最初的社會、經濟支持的來源,也是一條聯結劉秀集團的重要地域紐帶。毛澤東在新聞名篇《中原我軍占領南陽》中說“……后漢光武帝劉秀,曾于此地起兵,發動反對王莽王朝的戰爭,創立了后漢王朝。民間所傳二十八宿,即劉秀的二十八個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陽一帶……”可以說,劉秀集團是以南陽地方豪族集團為核心、融合了其他地方集團的一個政治團體。
翻閱歷史可以看到,初始階段的劉秀集團,完全是由南陽人構成的,劉秀集團功勛最卓著的“云臺二十八宿”中,有11人是南陽人。《劍橋中國史》中說:“漢光武帝劉秀起兵南陽建立東漢政權的勝利,實際上是南陽這個政治軍事集團的勝利。”
由于劉秀和其著名的28位將領多出于南陽,對南陽政治、經濟、文化具有深刻的影響,故南陽有“南都”、“帝鄉”之稱,以至于后世有“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陽帝鄉多近親,田宅逾制,不可為準”之謠。
從聞名中外的南陽漢畫中,也可以看出劉秀集團的影子。如在南陽漢畫中大量涌現的車騎出行圖,圖中車輛大多為戰車,駕車馭馬之人及侍衛多佩帶武器,怒馬飛車,滾滾向前,洋溢著尚武之風。漢畫研究專家稱,劉秀這個政治軍事集團馬上得天下的歷史事實和南陽人對東漢軍事權的控制,讓尚武的意識滲透在南陽的風俗中,大量出土的南陽漢畫車騎出行圖是這一意識的具體體現。
南陽人 寫劉秀影響深遠
有人說,劉秀是“史上最完美最低調的皇帝”,史稱其才兼文武,豁達大度重情義。“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娶陰麗華”,皇帝的婚姻,鮮有幸福圓滿的結果,而劉秀與結發妻子陰麗華的愛情,卻如童話般的和諧美滿。
“麻食菜和蚯蚓”、“老鴰和老鷹”、“麥仁湯”、“扳倒井”、“馬武借尸救駕”、“討飯訪鄧禹”、“錯掛金牌”……關于劉秀的種種傳說千百年來在南陽民間廣為流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市編纂出版了《南陽民間故事》上、下兩卷,其中,與劉秀有關的傳說占了很大的分量,為作家們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秦俊、馬云泰、周振偉……寫劉秀的南陽人不少,他們立足于家鄉這塊豐沃的土地,塑造出的“中興之王”形象各有千秋。
早在1987年,馬云泰的長篇小說《王莽與劉秀》就出版發行了,1993年,他再次出版該書的姊妹作《劉秀與二十八宿》。1995年,周振偉創作的電視劇本《光武帝》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而著名作家秦俊創作出版的長篇歷史小說《光武帝劉秀》,不但文中重大歷史事件和主要人物在歷史上都有據可考、有案可查,南陽民間流傳很廣的“王莽攆劉秀”、“搬倒井”、“騎牛上陣”、“得錦雞而帝”、“麥仁湯”等故事也被巧妙地運用到作品中,極大地增加了小說的趣味性、可讀性。
對于南陽的歷史小說創作現狀,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張炯曾如是評價:“河南南陽的作家,從姚雪垠起,到今天的二月河、秦俊,都致力于歷史小說創作,影響是不可低估的”。
“南陽的歷史和人文資源沒有閑置浪費。”南陽作家在歷史小說創作方面取得的成就令南陽人欣慰。采訪中,很多市民稱自己正在一集不漏地觀看央視百家講壇關于劉秀的講座,并油然而生作為南陽人的自豪感。還有愛好文學的青年稱“很有寫劉秀的沖動,連題目都想好了,準備在網絡上一試身手”。
對此,有識之士認為,像“當年明月”、“曹三公子”這些網絡寫手的走紅并非偶然,寫歷史小說要寫出名堂、寫出名氣,除了歷史知識的積累外,文字駕馭能力是硬功夫,若語言枯燥、乏味,再好的故事也沒用。還是一句話:“功夫在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