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30年代末期,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堅合眾國的懷俄明州一個叫綠河的地方,發現 了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堿礦,這處以613億噸天然堿儲量傲視世界的堿地,迅速成就了FMC、索爾維、OCI、IMC、通用化學5家世界級的制堿公司,創造出世界化工發展史上的奇跡。
而今,在桐柏縣,中國制堿人肩負著民族和歷史的責任,依托當地豐富的天然堿資源,書寫著華夏兒女的強國之夢,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來打造東方的“綠河”。
讓我們走進桐柏這個“中國天然堿之都”,去感受桐柏人的“淘金之旅”,去體驗中原化工城堅強有力的脈動……
地處淮河源頭的桐柏縣是全國特大資源寶庫縣,主要有礦產、旅游、林果等六大資源優勢,尤以礦產資源優勢最為突出,初步探明有天然堿、石油、金、銀、銅等礦產56種。其中天然堿儲量達1.5億噸,遠景儲量3億~5億噸,占全國天然堿儲量的80%,原礦價值超過2000億元。桐柏天然堿的形成距今5000萬年左右,共有三個大型礦區,分別被命名為安棚堿礦、吳城堿礦和月河堿礦。根據地礦部、化工部1990年編制的“我國天然堿礦產資源對建設保證程度的研究報告”分析,安棚堿礦儲量居亞洲第一位,而且品位高,產品質量優,是我國目前儲量最大、品位較高、有害元素含量低,固、液體并存的天然堿礦。
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桐柏縣就組織力量開發天然堿,由于受資金、技術、人才、設備等條件的制約,自身開發搞了20年,注入1.8億元貸款,最終只形成年產3萬噸的規模,且年年虧損。近年來,隨著產量的不斷提高和市場的大力開拓,桐柏天然堿開發引起了全國化工行業骨干企業的極大興趣。經過多方調研、比較和 選擇,桐柏最終與全國工業企業500強、全國化工行業100強、中國天然堿行業的龍頭企業———內蒙古遠興天然堿股份有限公司“牽手”,達成了共同開發桐柏縣天然堿的合作協議,將具有4億元上市資本額度的內蒙古伊化集團作為合作伙伴,并讓對方控股75%,伊化集團接管當年即形成7萬噸的生產能力。初步合作 的成功嘗試,使雙方進一步看到資源優化配置釋放的巨大能量。省政府將此列入重點工程項目,予以全力支持。桐柏縣財政、稅務等部門深入企業幫助解決困難,傾力搞好服務。這些都為桐柏天然堿開發營造出溫煦的“小氣候”。經過多年努力,桐柏天然堿礦已成為當地的稅利大戶,年實現產值5億元,創稅利1.7億元。鑒于桐柏縣境內天然堿在我國獨一無二的優勢地位,2005年9月,中國礦業聯合會授予桐柏縣“中國天然堿之都”稱號。
但桐柏的決策者們并未就此裹足不前。他們把目光投向世界,目標是打造東方的“綠河”。2006年5月23日,中國天然堿產業發展戰略暨中部崛起之路高層研 討會在京舉行。此次研討會的中心議題是,培育天然堿自主知識產權,發展綠色循環經濟產業鏈,建設中原化工城,提升中國天然堿工業的國際競爭力,盡快在我國 中部崛起世界級天然堿產業集群。會上舉行了“中國天然堿之都———河南桐柏”授牌儀式。包括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在內的與會各級領導對桐柏發展 “綠色化工”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
好風憑借力,風勁正揚帆。2006年7月4日,投資6億元、年產40萬噸純堿的安棚堿礦擴建項目生產線一次性試車投料成功,生產出了產品。目前,桐柏天然 堿在全國占有90%以上的市場份額,產品具有純度高、白度好、鹽分低、雜質少、粒度大等特點,質量居全國首位、世界前列,成為我國進口純堿的替代產品。桐 柏天然堿已成為左右國內純堿市場價格的主導力量。桐柏已成為我國天然堿產業的航空母艦,成為可與美國綠河堿礦爭奪東亞市場的天然堿生產基地。(□ 本報特約記者杜福建丁嚴冰 通訊員孫文慶周振東)(【原標題】桐柏打造“中國綠色天然堿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