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南陽 >> 新聞資訊 >> 瀏覽南陽

小劇種期待登上更大舞臺

2013/10/22 11:17:27 點擊數: 【字體:

小劇種期待登上更大舞臺

 《清明案》劇照
 

    本報記者 司馬連竹 曾碧娟

    宛梆由東路秦腔演變而來,而秦腔被稱為“百戲之祖”,作為“百戲之祖”的后裔,宛梆的傳承與發展有著特殊的意義。梆子戲是一個很大的戲曲流派,在全國各地的多個省份都有變種。內鄉宛梆劇團團長劉鐵民曾赴山西大荔縣尋根問祖,在“老秦腔”同州梆子那里,找到了宛梆的發端。而今,活的同州梆子已然湮滅,只在歷史文獻中有跡可循,同為小劇種的宛梆雖依然鮮活,也面臨著困境與困惑。

    劉鐵民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初,他曾前往大荔縣尋找傳說中的同州梆子戲。在該縣文化館的一間小屋,找到了同州梆子的有關資料。

    同州梆子流行于以大荔縣為中心的周邊十幾個縣,因古屬同州府而得名。同州梆子戲被稱為“老秦腔”,在以西安為中心的中路秦腔(即西安亂彈)形成以后,它又被稱為“東路秦腔”。

    “當時,同州梆子已沒有正規的演出團隊,只有幾名老藝人還會表演。”劉鐵民說,找到了宛梆的根源本來很是興奮,但同州梆子作為最老的“梆子戲”,卻在90年代末期消亡了,這讓人無論如何也高興不起來。

    1992年,宛梆參加了在山東淄博舉辦的全國稀有劇種優秀劇目展演。宛梆古裝戲《打金枝》榮獲文化部4項大獎,同時劇團被文化部冠以“天下第一團”的稱號。從此,宛梆成為“國寶”級獨有劇種,并名揚天下。

    “宛梆是南陽戲曲藝術的精華,是民族文化的瑰寶,期待能夠在更大的舞臺上,被更多的觀眾認識和認可。”劉鐵民說,從1992年之后,當年參加展演的稀有劇種現存的不足三分之二,而全國范圍內消失的小劇種有數百個。

    “小劇種是地方民間文化的特色和精華,一旦湮滅,就無可挽回,隨著南陽的社會經濟日益發達,有必要把宛梆作為地方名片推向更高的層次。”劉鐵民希望,有朝一日,每一個來南陽的賓客,都能聽到宛梆的激揚腔調,宛梆清亮的“唧唧”聲遍及城鄉。(原標題:小劇種期待登上更大舞臺)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南陽日報(2013-10-1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