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熱播的《大河兒女》完美謝幕,昨天,就劇中展現的河南文化元素、中原文化的固有特質、中原文化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中原文化的繁榮發展等話題,“中原文化名片”、著名作家二月河先生侃侃而談。
二月河,河南南陽人,南陽作家群代表人物。河南省優秀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因其筆下五百萬字的“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作品,被海內外讀者熟知。
河南特色表現到位,提升中原文化知名度
《大河兒女》的劇情,是在波瀾壯闊的近代史背景下展開的,再現了河南人赴外打拼及在本地謀生的場景,講述了河南人如何與時代、與國家、與人民共進退同甘苦,以巨大的犧牲精神與日本侵略者作殊死斗爭,最終撥開迷霧投身革命,為中華民族立下卓越功勛的故事。
二月河說,《大河兒女》是河南版的《走西口》和《闖關東》,是一部特定時代的《中原春秋》,弘揚了中原兒女的文化氣質和優秀品質,反映了河南人無所畏懼敢于擔當的意志和決心,提煉了河南人的大義、大真、大氣、大愛精神,充滿著正能量。“它鼓舞激勵我們,在新時期要走好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我們自己選定的正確道路。”
他評價說,《大河兒女》好看耐看,具有史詩性劇作的特征,人文底蘊厚重。劇中體現了黃河的文化意味,鈞瓷的燒窯作坊和斗瓷也都饒有趣味,豫劇體現了河南人的藝術追求,還有豐富多彩的河南面食等中原元素都有充分展示。河南特色表現到位,無疑對增進河南正能量,提升中原文化的知名度起到了很好的推介作用。
中原文化是我們的資源,更是我們的絕好財富
談到中原文化,二月河認為,不僅是鈞瓷、豫劇、黃河等元素,中原文化是一座蘊珍藏奇的豐碩寶庫,文化資源在全國獨一無二,說它如何偉大都不過分。
二月河說,中原蓄積著博大精深無比瑰麗的河洛文化、古都文化、文字文化、農耕文化、宗教文化、根源文化、姓氏文化、山水文化、飲食文化、歷史沿革文化、古代名人文化等,在中華文化中都是具有開拓性的、奠基性的、主桿性的、輻射性的,這是中原文化的固有特質。“毫不夸張,中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根脈,中華文化的基因,中華文化的主體,這是全國文化界的共論,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東西,不但是我們的資源,更是我們的絕好財富。”
“我們擁有最好的、豐富的文化礦藏,如何去挖掘、傳承和弘揚,是擺在面前的老課題,我們應以此為根源,不斷汲取、探索、創新、深化、升華,明了承繼其精髓,以全新的姿態發揚光大。發展中原經濟社會,文化是最好的基礎和支撐,要發揮我們文化厚重博大的優勢,古老文化與現代精神相承,完美融合,凝心聚力,提振精神,堅定信念,促進中原經濟區的騰飛。”
要將文化產業變成真正的綠色文化,讓它走向世界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發表講話,自信地指出:“拿破侖說過,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來的時候,世界都會為之發抖,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頭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這就說明,中國不會炫耀武力,只會輸出軟實力,以“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形象屹立世界。
二月河認為,和平崛起首先是文化崛起,這給我們中原文化繁榮發展并再次走向世界提供了絕好契機,過去中原文化輻射四方并融進中華文明進而影響世界,現在我們更要輸出中原文化,這符合世界形勢,契合黨和國家的戰略方向。我們的河洛文化吸引世界學者研究,我們的根源文化凝聚世界華人,我們的文字文化讓世界為之沉醉,我們的宗教文化引導世界向善,我們的少林文化與孔子學院一樣遍及五洲四洋,這些成績有目共睹。中原文化要發展要前進,我們有愚公移山精神、紅旗渠精神和焦裕祿精神,要敢于擔當,穩健做事,悉心研究、整合文化資源,其結果就是要出品牌,就是要將文化產業變成真正的綠色文化,讓它走向世界,變成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項目。
二月河熱愛中原這片沃土的文化,關注文化的魂魄在這片高天厚土的承延。他說,河南文化界要明辨天下形勢,勇于擔當重任,將文化做成產業,做出品牌,力促中原文化走向世界,中原文化也必將燦爛于天下萬方。(原標題:著名作家二月河:中原文化必將燦爛于天下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