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生態產業鏈包括:種植500畝牧草充當飼養400頭奶牛的飼料——利用奶牛所產6000噸糞便生產1.16萬立方米沼氣——利用沼液、沼渣種植800畝有機蔬菜和5000畝核桃、山楂。
如今,這個產業鏈已經興旺地發展起來,成為當地群眾致富“綠色銀行”,也為城市市民觀光提供了好去處。
臥龍區龍興鄉距南陽市25公里,是臥龍區最偏遠的鄉鎮,以前由于道路不通,經濟發展滯后。近年來,鄉村道路貫通該鄉后,經濟發展出現了快速增長的好勢頭。該鄉在經濟發展中以生態建設為首要,圍繞“綠”字謀發展,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得天獨厚的發展資源,堅持把生態理念貫穿于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圍繞生態集鎮、生態農業、生態旅游這三張“生態牌”,鋪就了群眾致富路,形成了生態、經濟協調共進的新格局。
發展生態旅游,打造鄉鎮名片。在古莊魚村,小河繞村而過,垂柳小橋點綴其中,水中鵝鴨成群,魚影點點,農家樂飯店各具特色,在此休閑垂釣其樂無窮,構成了一派江南水鄉的韻味景色。如今,該鄉已成功打造出古莊魚村、周莊石榴采摘園、臥虎山莊、地雅天鵝湖觀光園等人文景觀,成為南陽近郊旅游的一張靚麗名片。該鄉在發展生態旅游中以連點成面的發展思路,打造出了10余條精品生態旅游線路。該鄉在生態旅游發展中還特別注重實施“四個結合”:即生態旅游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養老養生產業相結合,與農家休閑游相結合,與高效農業示范相結合,從而推動了生態旅游的快速發展。
發展生態農業,實現綠色收益。該鄉通過大力發展沼氣建設,帶動畜牧業、林果業共同發展,形成良性生態農業模式。通過項目帶動、科技助推、能人示范等形式,按照“有技能、有威信、有產業”的標準,在全鄉范圍內扶持了一批專業示范戶,全鄉已培育新農村建設示范戶10余家,涉及苗木、養殖、餐飲、食用菌等產業。目前,全鄉已發展沼氣用戶700余戶,種植核桃、山楂、甜柿等經濟林1.5萬畝,發展養牛、養羊等養殖場25個,生態農業已具雛形。
打造生態集鎮,保持青山碧水。該鄉圍繞“碧水環繞、山水相依、生態宜居”的思路,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生態集鎮。首先是對全鄉10個行政村進行統一規劃,為小集鎮發展及生態鄉創建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是采取小集鎮與新農村相結合,建設新社區。新街道按徽派建筑風格建設并完善道路、教育、市場、公廁、社區服務中心等設施。再次是圍繞中心村,采取新農村與生態旅游相結合,力爭古莊旅游村建設上檔升級,并以此為中心,圍繞吳漢故里這一人文資源優勢,打造充滿文化韻味、獨具地方特色的生態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