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社友之于“南陽作家群”,算是個典型而又特殊的存在。
他有著南陽文人固有的典型特征——堅守、執著,自1990年開始寫作,筆耕二十余載從未間歇:前些日子,他的小說集《西峽口》出版,在此之前,他的新聞集《天道酬勤》和詩集《龍鄉頌歌》也先后出版。
他是西峽縣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他飽受爭議,文學圈子對他褒貶不一。不過,爭議歸爭議,一位農民,兩年間接連出版三部集子,還是值得欽佩的,也引起了二月河的關注,“地地道道的農民,百尺竿頭爭上游,貨真價實在龍城,草根作家章社友”……
“喬典運的得意門生”
和章社友相熟的朋友,總喜歡稱呼他是“喬典運的得意門生”,這并非空穴來風,章社友和喬典運的淵源頗深,可以說,章社友之所以走上文學之路,正是受到了喬典運潛移默化的影響。
1954年出生的章社友,是西峽五里橋鎮北堂村人。在“文革”時期,喬老被打成地富反壞分子,給生產隊放牛,就讓章社友騎在牛背上,給他講故事。章社友有時聽得入迷,甚至忘記了吃飯,喬老就讓章社友吃他帶的干糧,自己只喝些涼水。時間一久,喬老對這個總是跟著他的孩童產生了好感:“我是‘壞分子’,你跟著我,就不怕你爹揍你?”年少的章社友搖搖頭,爽快回答:“不怕,老師是好人。”上初中后,章社友一有空就到喬老家里,聆聽他的教誨,聽他談一些寫作方面的心得。漸漸地在小小年紀的章社友心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章社友自1990年開始發表文章,至今寫出了大量以農村為題材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文筆細膩,筆鋒銳利,《雨過天晴》、《醒悟》、《如夢人生》等分別發表在《莽原》、《人民文學》、《當代》上。他的作品里,可以找尋到喬老的筆觸,可以品讀到濃郁的鄉土氣息,也深深滲透著對喬老的尊敬與懷念……
“農民是我創作的靈魂”
前些日子,他的小說集《西峽口》出版了,“寫這部小說,是想讓更多的西峽人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讓更多的讀者了解西峽曾經的艱辛。”章社友說。
章社友還是一位新聞愛好者,曾被授予“全國十佳新聞文化工作者”稱號。1992年至今他在《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國家級媒體發稿600余篇,獲獎60多個,2011年初,章社友出版了他的新聞集《天道酬勤》。在這之后,他又整理多年來寫下的詩詞作品出版了詩集《龍鄉凱歌》,“這些詩作雖然不盡完美,但它們是我對西峽人或事的一種解讀,一種感悟吧!”
兩年出了三部集子,涵蓋新聞、詩歌、小說三個類別,章社友的文學創作算得上碩果累累,對此,這位土生土長的農民卻很淡然,“我是一位農民,從小成長于農村,生活在田間,農民的喜怒哀樂,農民的辛勤勞作,在我身上也都存在。對我來說,農民便是我的親人,是我一切文字創作的靈魂……”
三本文集,見證了一位農民作家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耕耘與付出,正如二月河所說:“沉甸甸的三本集子凝聚著章社友對文學事業的執著追求,凝聚著他的委屈、眼淚和心血,社友不易啊!我堅信,社友將是大器晚成,后發勃起的實實在在的當之無愧的‘農民作家’。”(原標題:兩年出版了三本書 南陽老農的“激情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