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天青汝窯的當代再現
2012年4月5日,在香港蘇富比拍賣場上,一件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在經過激烈競逐后,以2.786億港元成交,創造了宋代瓷器新的世界拍賣紀錄。自古以來,宋汝窯燒制的青瓷就深受皇家的重視和青睞,尤其是在宋徽宗朝,汝窯制瓷工藝達到鼎盛階段,“雨過天青云破處,者般顏色做將來”,汝瓷源自帝王一夢,終成千古絕色。汝瓷也因其“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芝麻支釘釉滿足”的絕世之美居宋代五大名窯之首,為歷代宮廷貴族所器重。然而由于宋金戰亂不斷,從宋徽宗時期到北宋滅亡,汝窯瓷器燒造的鼎盛時期僅有20余年,卻為后世留下了永恒的傳奇。之后,歷代制瓷名家都在孜孜以求,尋找恢復天青色汝瓷制作的方法。
隨著當代工藝美術蓬勃發展,汝瓷工藝恢復的工作得以突破。當代工藝美術大師孟玉松自1973年開始從事汝瓷研究和恢復工作,曾先后恢復汝瓷天藍釉、恢復汝瓷月白釉、恢復汝瓷天青釉、成功研制汝瓷豆綠釉,使失傳800多年的北宋汝瓷制作工藝得以全面恢復。
孟玉松的作品深受各界首肯,其作品“國泰民安”大花瓶于1999年被北京人民大會堂收藏;三足奩、長徑瓶、蓮花碗和圓洗4件作品于2001年被故宮博物院收藏;2006年,孔雀洗、文房四寶、發光釉——團龍盤等作品被日本原家陶瓷博物館收藏。然而,由于缺乏切實可行的對外推廣辦法,這些值得珍視的汝瓷精品大部分仍深藏閨閣中。
推廣難只是當代工藝美術面臨的問題之一。自古以來,中國就是傳統工藝美術的生產大國,據統計,我國當代工藝品市場年產值已近億萬元,然而,在當代,大規模低端手工藝術品進入市場,在行內形成惡性競爭,造價泛濫、自相競價、自相殘殺的局面以及低端消費和市場不規范競爭嚴重制約了當代工藝美術市場的發展。
《中國藝術市場》雜志主編劉心亮表示:“目前我國的藝術品市場很不成熟、很不規范,優秀的藝術家缺少合理化與理性化的推廣,經紀人制度沒有形成,藝術經紀人嚴重缺失,藝術市場機制不健全,一級藝術市場與二級藝術市場存在著嚴重跳級現象。”這些現象,在工藝美術市場更為嚴重。
此外,工藝美術作品也存在贗品泛濫的情況。在市場上,不僅能夠隨處可見汝窯仿品,甚至一些當代瓷器大師的作品,也存在贗品泛濫的情況。大多數仿品在造型、釉質和制作工藝方面都異常粗糙,嚴重影響了汝瓷的名聲。
工藝品的館藏認證平臺
隸屬于當代工藝美術品牌“館藏”的中外首工美術館,是一家以展示和經營當代各類工藝美術品為主的美術館,自建館以來,與各門類工藝美術大師展開密切的合作,將當代工藝美術大師的作品推薦給愛好藝術的藏家。自2012年以來,中外首工美術館還特別開設了“館藏官方認證平臺”,為每一位收藏大師藝術作品的藏家提供個性化的認證服務,確保藏家們的收藏權益。
打開“館藏”官方網站頁面,網站最上方的顯赫位置有“藏品認證系統查詢”,點擊進入網站之后,輸入9位數字的館藏作品認證編號后,就會看到作品的相關信息,包括作品名稱、編號、藏品描述、相關證書與作品不同角度的圖片等。最為重要的是,在查詢系統中,還清楚地記載了作品的原始收藏者、原始收藏價格、原始收藏日期以及收藏紀錄。“只要是館藏的作品,就算收藏者幾次轉手,只要是轉賣者愿意,都會在館藏有登記存檔,作品流轉的脈絡都會在這里有顯示,直接看到作品的流轉軌跡。”中外首工美術館館長朱景優說。
在銷售作品時,形成一套規律性的模式,在每一件館藏作品轉交到收藏家手上之前,都會有作品的認證編號,在作品底部,有館藏和作者的印章,有藝術家本人簽名的證書。“館藏”作品的認證制度正在逐步完善。朱景優介紹,在制定這套認證制度時,一方面是確保從館藏銷售出的作品的真實性,保證作品在市場上流通時有據可循;一方面也是提升館藏品牌,對買家和收藏家負責。
朱景優表示,所謂當代藝術品認證制度,就是建立當代藝術品數據庫和藝術品市場信用管理機制,為進入市場的原創藝術品建立身份證制度。將來,投資者、收藏者、藝術家都能通過檢索系統查詢作品資料,對市場上流通的作品進行初步鑒別。“目前,對于存世大師的作品認證比較容易,然而有的買家也不看重這點,因為這些藝術家還健在,但越是容易的事,大家越是漫不經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套認證制度的重要性就會凸顯出現。”朱景優說。
從某種程度而言,榮寶齋的百年老字號信譽就是建立在這種認證機制上的,他們會對每一件售出的作品登記造冊,保證作品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為店內銷售處的作品提供日后檢驗真偽的備案。不過,現在有這種覺悟和意識的藝術家和機構還很少,而在更大范圍內實施藝術品認證制度,難點在于作品的數量龐大和在未來的可持續性。“我們要比別人多做一點,做成常規性的服務,要堅持做,不貪多,對售出的每一件作品做認證,讓買家放心。能不能堅持,這是最大的難點”。朱景優說。
當代工藝美術的規范收藏
正是基于這樣的機緣和共識,當代工藝美術大師和“館藏”走到了一起,6月29日,孟玉松汝瓷藝術大展啟動儀式暨個人作品獨家代理發布會在中外首工美術館舉行。此次獨家代理孟玉松汝瓷個人作品是中外首工美術館與當代工藝美術大師首次開展獨家經紀合作模式。
孟玉松表示:“隨著我國收藏隊伍逐漸壯大,特別是現在的市場環境需要我們汝瓷推廣,只有汝瓷推廣了,汝瓷產業才能繼續發揚光大,所以今天能和中外首工美術館合作,也是今后汝瓷產業未來能夠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是一條創新之路。”為避免市場上各種假冒、仿制等不利于汝瓷發展的情況出現,并將這門絕技完好的傳承下去,孟玉松經過多方面考慮,鄭重授權中外首工美術館獨家代理和經營其親自參與創作的汝瓷作品。
朱景優也希望,以此次合作為契機,改變當前汝瓷無序發展的現狀,杜絕市場亂象,促進汝瓷藝術良性發展,從而對當前的工藝美術市場模式起到一個引導作用,推動工藝美術朝著藝術、科學化的方向發展。
成熟的藝術市場是由創作者、經營者、收藏者與媒體4個環節組成,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循環。經紀人是藝術家與藝術品投資收藏者之間不可或缺的紐帶和橋梁,中外首工美術館做了這個紐帶。為了完善藝術經紀人制度,美術館用政策來規范藝術家和藝術經紀人的行為,為值得收藏的藝術品誕生創造了條件,為優秀的藝術品走向市場打開了通道,也為中國藝術市場規范化的進程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藝術品經紀制度是藝術品市場的成熟模式,藝術品經紀制度可以最有效地利用社會資源,能保證藝術家用充分的創作時間和全部的精力潛心創作,從而保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