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樺與他的《盛世牡丹圖》(2)
2013/11/28 17:21:3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對于拍賣會上3600萬元的成交價格,江樺表示很意外,也強調說這并不只是他一個人努力的成果,而是與60位大師共同完成的作品。消息傳出后,江樺與《盛世牡丹圖》立刻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前期的報道江樺無力阻止,但后來中央電視臺、鳳凰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等諸多媒體的訪談邀請他都一一回絕了。“突然成為準千萬富翁,這對于一個30歲的人來說,是天大的事。但是我不想出這個風頭,我還年輕,比起教導過我的老師們來,還差的太遠。他們干了一輩子,是真正的前輩和大師,而我只是剛剛有一點點成績,不應大肆吹噓。”也許人們過于注重那3600萬的數字,而忽略了數字背后所隱含的意義。“十年磨一畫”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做到的,而江樺做到了,憑的是他那持之以恒的精神、天道酬勤的信念、不屈不撓的品格、專心創作的平靜謙遜的心態,“我只想給同齡人一點建議,好好做事,只要堅持,一定會有成果。”
“有一項自己的事業是件很過癮的事”
江樺從小就對繪畫有著濃厚的興趣,從河南省工藝美術學院畢業后,深知基礎知識重要性的他努力學習文化課考入了北京師范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在北師大學習期間,江樺仍然把畫畫作為一種興趣堅持了下來。他經常去藝術學院旁聽,與美術系、書法系的老師都有了密切的交流,并得到秦永龍、倪文東、王貴勝、郭興華等老師的教導。江樺的繪畫功力也獲得了老師們的關注和認可。2002年,北師大百年校慶期間,學校為江樺開辦個人畫展,開創了百年師大為學生舉辦個人畫展的先河。他笑著說:“那時候居然有很多同學找我要簽名!”在一夜之間成為校園名人的江樺對此并沒有洋洋得意:“在北京這個大環境里,學校里面的名氣算不了什么。但在大學期間,有自己的愛好,有自己的一項事業,是件很過癮的事。”
因為祖籍是河南洛陽,江樺骨子里對牡丹有一種特別的喜愛。牡丹作為國花,畫它的人很多,但因花朵很大造型多樣,也就最難畫。決定創作長卷后,年輕氣盛的他便挑了難度最大的牡丹作為繪畫對象。“畫前要構圖,每天把大量時間用在畫畫上,一到假期便外出寫生……”在創作百米長卷的近10年期間,江樺還創作了一些較小幅的作品:18米、15米、5米、2米……都是百米長卷的雛形。第一幅18米長卷完成后,曾被一位企業家以15萬的價格將其收藏,這成為江樺為創作百米長卷籌集到的第一筆資金。此外,江樺的畫作還經常作為禮物贈送給知名校友以及到學校訪問的友好人士。2005年,學校將江樺的15米長卷作為禮物贈送給校友邱季端先生,邱先生十分欣賞。后來,經過校方的努力,邱季端先生向師大師生捐贈2000萬用于修建新體育館。
“畫出真正的江樺牡丹!”
同樣是畫牡丹,怎樣才能做到與眾不同?在工筆花鳥繪畫的創作過程中,最令江樺困擾的問題之一就是怎樣形成自己的風格。
中國傳統繪畫長久以來的傳承方式便是師徒傳授,很多畫家甚至沒有見過牡丹就畫牡丹,因此在創作的過程中,就不免容易照本宣科,難以創新和提高。“要克服中國傳統繪畫保守的弊端,畫出真正的江樺牡丹!”江樺這樣對自己說。
江樺意識到,藝術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他每逢假期就去觀察牡丹,進行寫生,這也造就了其《盛世牡丹圖》2009朵牡丹朵朵不同、姿態各異的風格。
江樺在工藝美術學院上學時學習的是裝潢設計,接受過很多西方繪畫技巧的訓練,這給他的創作帶來了很多靈感。“傳統國畫和西方繪畫并不沖突,而是相輔相成的,現在很多年輕人學國畫都是從素描的明暗透視開始的。”持著這種觀點,江樺想,為什么不能把西方的寫實風格與中國畫中的寫意風格結合起來呢?就這樣,江樺開始了藝術上新的探索。他將西方美術中的透視、環境色等技巧融合到國畫花鳥的創作中,并將國畫中的寫意和工筆技巧相結合,進行大膽嘗試,形成了自然、寫實的風格。
走別人沒走過的路,其中的坎坷是不言而喻的。最開始,這種風格并不被認可,甚至遭到一些老一輩藝術家的批評,但在今天看來,這為中國傳統繪畫的創新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江樺的《盛世牡丹圖》之所以能夠拍出3600萬的天價,之所以擁有被大眾所認可的藝術魅力,絕對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尺幅之巨大,更重要的是他的牡丹圖匠心獨具的特別韻味,這也正是“江樺牡丹”的魅力所在。用江樺自己的話說,就是“藝術貴在創新”!【原標題:江樺:2009朵盛世牡丹的粲然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