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三門峽 >> 新聞資訊 >> 瀏覽三門峽

“仰韶論壇”推動中國公眾考古學建構

2013/10/25 9:13:48 點擊數: 【字體:

 

 新華網河南頻道10月25日電 (記者汪永基)30余位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考古專家學者在日前舉行的首屆“中國公眾考古仰韶論壇”上與學生、群眾和媒體人員面對面地講解、討論新興的公眾考古學。

    仰韶文化是我國考古學文化中最早被發現發掘的史前文化,是展示我國史前初現文明曙光的重要見證;仰韶遺址是我國目前最早發現燦爛彩陶文化生成、發展、傳播的重要考古遺址。

    據主辦方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陳星燦研究員介紹,公眾考古是近年來在我國考古領域迅速成長的一門新興學科,被門檻高、專業小眾的考古界廣泛認同和認知。

    面對論壇上對考古學知識如饑似渴的普通聽眾,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李新偉研究員講述了一場五千年前隆重的“西坡葬禮”,以他親身主持發掘西坡遺址的經歷,向聽眾描述我國史前諸多文化相互作用。

    面對提問,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許宏研究員認為,“最早中國”的形成誕生經歷了一般聚落、族邑、中心聚落、邦國和王國等階段。在華夏文明融合其他文化系統進程中,東風西漸,群雄逐鹿,“早期中國”發展進程提速,“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許宏說:“周初,成王營建東都洛邑,在祭典上誥命中有‘余其宅茲中國’最早提及中國的記載,青銅器‘何尊’銘文把最早的‘中國’指向洛陽盆地。”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何駑研究員針對學界“最早中國”的論證,向聽眾介紹了位于山西臨汾的“陶寺遺址”。他強調,陶寺遺址中城墻、宮殿區、王陵區、祭天地禮制建筑區、手工業區和政府管理的大型倉儲區及普通百姓居住區的功能區劃,說明陶寺都城遺址性質,種種發掘的考古材料表明,陶寺遺址是最初意義上的“中國”。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唐際根研究員在論壇上向部分疑惑的聽眾介紹了親身經歷發掘“曹操墓”的情況和詳實論證,并在論述中一一解答了坊間對此考古實例的種種質疑。他同時強調,考古是多學科綜合的研究領地,需要公眾的了解和支持,并通過公眾考古的傳播來加強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原標題:“仰韶論壇”推動中國公眾考古學建構)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新華網河南頻道 (2013-10-25)
0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