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kǒng
【孔姓起源】
1.出自子姓,以王父字為氏。據(jù)《史記·孔子世家》所載:孔子,宋微子之后,宋襄公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勝,勝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親盡,別為公族,姓孔氏。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睪夷,睪夷生防叔。防叔畏華氏之逼,奔魯。其孫為叔梁紇,生子孔丘。
周滅商后,周成王封商紂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啟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帶)。微子啟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孫開始以孔為姓。據(jù)《夏邑縣志》和古碑記載,"夏邑古宋地(栗地),孔氏之采邑在焉。"證實了孔姓最初的發(fā)源地之一應(yīng)該在今河南商丘一帶。
2.出自姬姓。據(jù)《姓考》所載,春秋時衛(wèi)國有孔悝(kui),以王父字為氏,其后有姬姓之孔氏。
3.出自媯姓。春秋時陳國有孔寧,亦以王父字為氏,其后有媯姓之孔氏。
據(jù)史籍《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guān)資料記載,春秋時陳國(今河南淮陽)有個大夫叫媯孔寧。在媯孔寧的后裔子孫中,有的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孔氏。
4.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穆公姬蘭之后,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鄭穆公之后有孔張,其支孫以王父字為氏,為鄭國的姬姓孔氏。
據(jù)史籍《姓考》、《通志·氏族略》、《左傳》等的記載:春秋時期,鄭國(今河南新鄭)君主鄭穆公姬蘭有后人名姬孔張,在其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世代相傳至今,史稱鄭國孔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