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寶豐縣的趙莊鄉被稱為“魔術之鄉”,那里可是“高手云集”,上至80歲的老大爺,下到六七歲的小朋友,人人都能即興變上幾套魔術。什么絲綢穿杯子,仙人摘豆子,巧解六連環等等是隨手就來。聽起來有點神奇吧?不瞞你說,我也有點懷疑,到底是不是真的呢?那里的小孩子也能表演這樣的魔術嗎?今天,我們就帶大家走進“魔術之鄉”。
“魔術之鄉”趙莊鄉在河南省寶豐縣的西北部,聽當地的村民介紹,要想了解“魔術之鄉”的真正奧秘,必須到趙莊鄉的周營村去看看,這個村可是“魔術之鄉”的發源地。
早就聽說周營村是人人都會變魔術,這是真的嗎?那他們都能變什么樣的魔術呢?
村民們說,周營村不大,全村只有430戶人家,但卻是遠近聞名的“魔術專業村”,因為,村子里活躍著一大批農民魔術師。
記者隨意走進一戶村民家里,張本洲是這家的主人,一聽說記者來魔術村探秘,他就在自家的小院里簡單露上那么兩小手。
張本洲說,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手彩魔術,他會的還多著呢,1982年,他就成立了自己的魔術表演團,每年都要到外地去演出,周營村農民魔術師的特點就是“忙時種地,閑時從藝”。
住在張本洲家隔壁的王獻坡也是魔術高手,他要為我們表演他最擅長的“仙人摘豆”。 王獻坡說,“仙人摘豆”這個魔術最能考驗魔術師的手法,沒點真功夫可不行。
看來,這魔術村里的魔術師還真不少。據村民說,他們這里一家三口都能表演魔術的家庭也不在少數,祖孫三代都在從事魔術表演的“魔術世家”就有58個。
他叫李俊龍,今年11歲,聽李俊龍的爸爸講,小家伙從5歲起就能耍上幾手。
就在小俊龍表演的時候,今年剛滿8歲的靳世姣也在家精心地準備著,馬上她也要露一手。靳世姣的爸爸靳新強、媽媽何金枝都是村子里有名的青年魔術師,女兒自然也不甘落后,偷偷學了幾招,咱看看8歲的靳世姣表演得怎么樣?
靳世姣表演的魔術叫“巧取硬幣”,先把一枚硬幣放入一個透明的塑料盒子中,然后用橡皮筋把盒子的四周緊緊繃住。她要想辦法,在不打開盒子的情況下把硬幣取出來。
接下來,這一家三口還要利用自家的晾衣繩合作表演一個魔術,叫“仙人橋解衣”。
看來這個“魔術村”還真的是名不虛傳,你看看,談起魔術個個如數家珍;演起魔術人人手法精湛。說到手法,聽當地的魔術師講了,你如果想達到出神入化、變幻莫測的境界,那必須苦練。除了苦練以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秘密?那就是道具。他們說了,變魔術,沒有道具不行。那么,魔術的道具又是怎么制作的呢?這些道具的“門子”又藏在哪兒呢?別急,繼續跟著我們去探秘魔術村。
聽村民說,在周營村,說起魔術,就不能不提到一個人,他叫毛玉山,是
“魔術之鄉”的老藝人了。
毛玉山大爺今年已經81歲高齡了,雖然上了年紀,手也不太靈活了,但
是,他還要現場再為大家表演幾個小節目。
大爺是從17歲就開始進行魔術表演,另外,他還自己琢磨著進行魔術道
具的設計和制作。五十多年來,他設計表演的魔術項目不下100個。
如今,大爺的三個孩子都對魔術很精通,前面表演六連環的毛新強就是大
爺的三兒子。
大爺說,在明清時期,咱周營村這一帶的村民就有玩雜耍玩魔術的習俗,然后代代相傳,慢慢就有了一大批的民間魔術藝人。
現在,周營村不僅自己保留著魔術這一傳統,他們還積極把魔術推廣到了
其它的地方。魔術師劉順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2001年就成
立了一家魔術培訓和道具研制中心。
魔術師劉順介紹,魔術這一行有著很嚴格的行規,過去一般都是通過師傅
帶徒弟的形式進行傳授。近年來,他看到有很多人都慕名來“魔術之鄉”
求藝,于是,就萌生了開辦這樣一個培訓中心,把魔術藝術發揚光大的想
法。現在,他們已經先后培訓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學藝者上千人次。
為了更好地展示“魔術之鄉”魔術的魅力,周營村還建起了自己的“魔術大觀園”,農民魔術師們都經常在那里的舞臺上為大家表演。
魔術在給周營村的老百姓帶來快樂的同時,也讓那里的鄉親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現在,那里的孩子們也更加喜愛魔術了,他們表示要傳承這項民間的文化藝術。好了,明天,我們還要帶小朋友們到北京的大興區少年宮,在那里,魔術師李彥培將為大家帶來神奇的變臉魔術。(原標題:中央電視臺:河南趙莊魔術鄉幾乎人人都能變幾套魔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