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81歲的桂先生在河南省安陽殷墟景區甲骨文碑林里,給年輕人講解碑文的內容(圖001)。
國慶長假8天,河南安陽各大景區客流井噴。節日的殷墟景區迎來了大批中外游客,客流量超過了平時的3倍。
安陽殷墟河南省最北部,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并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都城遺址。早在公元前1300年,商代第20位帝王盤庚為緩和當時的社會矛盾,將都城由山東曲阜遷到安陽小屯,歷經8代12王,建都255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滅商,這里逐漸荒蕪,慢慢地變成了一片廢墟,史稱殷墟。
10月6日,81歲的桂先生在河南省安陽殷墟景區甲骨文碑林里,給年輕人講解碑文的內容
10月6日,81歲的桂先生在河南省安陽殷墟景區甲骨文碑林里,給年輕人講解碑文的內容
甲骨文寫意書法長廊里,祖籍江蘇鎮江的老人桂先生在仔細查找自家的姓氏
在甲骨文“百家姓”里,祖籍江蘇鎮江的老人桂先生興致勃勃地找到了自家的姓氏
圖為1936年6月12日殷墟第十三次發掘中發現的YH127甲骨窖穴,形狀規整,萬余片甲骨集中堆放,被人們稱為“中國最早的甲骨文檔案庫”
圖為1936年6月12日殷墟第十三次發掘中發現的YH127甲骨窖穴,形狀規整,萬余片甲骨集中堆放,被人們稱為“中國最早的甲骨文檔案庫”
圖為民國二十四年(1936年)5月,河南安陽小屯村民在挖掘現場,利用滾木轉移出土的甲骨片較多的灰坑集裝箱(翻拍照片)
中國殷商文化的“活化石”——含有大量甲骨文字的獸骨甚至龜片的泥土
國殷商文化的“活化石”——刻有遠古文字的龜片
河南安陽小屯村邊,一箱箱3000多年的“灰土”訴說著一座城市的古老與文明
河南安陽小屯村邊,一箱箱3000多年的“灰土”訴說著一座城市的古老與文明
一名來自四川的90后大學生“擁抱”司母戊大銅鼎,“零距離”感受一下遠古的殷商文化
2006年7月1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決定:安陽殷墟列為世界遺產名錄
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系統文字,漢字的鼻祖。甲骨文基本上反映了我國古文字象形、會意、形聲等造字規則,開后世漢字之先河。據統計,目前發現的甲骨文單字有5000多個,已經識別的只有1000多個。甲骨文字寫意書法長廊就是在保持甲骨文原來字形的前提下,運用毛筆書寫的特點,用更加形象的筆法表達出甲骨文字的本義,使普通人也能很容易地接受、看懂甲骨文。如今,這個近200米的甲骨文字寫意書法長廊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成為安陽殷墟景區的又一新景觀。(畢興世)(原標題:安陽:游客“認識”甲骨文字 “觸摸”遠古殷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