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祖大典下的經貿熱潮
2013/5/24 10:55:2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一座小城的“名人密度”
“那是宋楚瑜,臺灣親民黨主席。”“嗨,費俊龍、聶海勝,多精神!跟電視里的一模一樣。”摩肩接踵,一群市民擠在道路兩旁,探身笑看迎親隊伍里走過的每一個名人,不停地叫出他們的名字。
三月三,拜軒轅。3月29日上午舉辦的己丑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使河南新鄭21平方公里的城區,“名人密度”一下子驟增到每平方公里1000人。他們包括來自32個國家和地區的政要、企業家、明星等。
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丁世顯稍早前在接受媒體訪談時指出,這些人士到鄭州參加拜祖大典,在鄭州考察、旅游、參觀,會發現很多商機,對促進鄭州的經濟社會發展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對于己丑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主題定為“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丁世顯解釋,在經濟層面上,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金融危機的影響應該說目前還沒到底,用這樣的主題也包括了同舟共濟的含義。
對于全球華人來說,黃帝故里的確在竭力營造一種“家”的感覺和溫馨。每年3月,當大量的華人從世界各地而來,新鄭人總會送上一句讓人心里暖烘烘的話語“回家了”。從鄭州到新鄭,到處貼滿各式各樣的宣傳標語——“相知相伴,根系百年”、“歡迎您回家拜祖”……紅色的條幅配上明黃色的大字,喜慶中又生發出一些肅穆。
美國同心和平發展協創會會長劉天魁稱,目前,海外華人最向往的地方是中國,稍有實力的都想回中國發展。“拜祖大典是河南、是鄭州推銷自己的最好方式,這種血濃于水的親情對華人有很大的牽引作用,讓海外華人都認識到自己的祖根在中原。”劉天魁說,在這種拜祖活動中,華人通過文化尋根,不斷地調整、認識自身,最后在河南投資興業,開花結果,是很自然的事情。
新鄭市相關負責人的介紹,印證了這種說法。新鄭市商務局局長劉仁政告訴記者,經過連續幾年的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境內外客商對鄭州、對新鄭越來越了解,招商效果一年比一年好。新鄭市市長王廣國在推介會上介紹,今年新鄭市招商無論數量及質量都比往年好,在拜祖大典期間,共簽約56個項目,總投資116.3億元,投資領域主要涉及機械制造、食品加工、能源開發、商貿物流、餐飲住宿等。
有多少客人,就有多少商機
3月25日上午,在新鄭市黃帝故里西側的一排門面房南頭,賣蠶絲被的女老板李淑紅,笑意盈盈地招呼著走進“嫘祖蠶絲坊”的每一個客人。此時,離拜祖大典還有4天,提前來到黃帝故里的外地人已經多起來。“每年這時候,都是關鍵時期,更是銷售旺季,得抓住。”她說。
2006年,河南第一次把拜祖大典升格為省級,新鄭黃帝故里成為世人關注焦點。李淑紅從中嗅到商機,在黃帝故里景區門口開起了蠶絲坊。她也許是一個有文化的商人,她了解黃帝元妃嫘祖發明養蠶抽絲,判斷在黃帝故里做蠶絲被生意最合適,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地方。
生意的發展果然如她所料,相當火爆。今年春節剛過,她就勾畫起“依托大典搞營銷”,開始從產品到服務,全力備戰,完善店面的“形象”。
就在李淑紅喜迎大典到來的同時,新鄭當地的其他商家也都行動起來,打起了“黃帝牌”,幾乎所有黃帝時期發明的產品,在他們手里一一得到復制。明知道是復制品,客人們也都笑呵呵地買了,拿到全世界各地作紀念。
“忙死了!”李淑紅還感嘆:“要是一年到頭都能這么忙就好了,賺得更多了。”說到這里,她不由回想起以前的黃帝故里,“冷清著呢!”
2006年,河南省政協接手主辦拜祖活動。首屆省級規格拜祖大典后,“黃帝故里”一鳴驚人。拜祖活動3天內,到新鄭的游客突破15萬人。當年上半年,到新鄭黃帝故里尋根拜祖的海內外炎黃子孫猛增到240萬人次,比2005年增長8倍。
離新鄭最近的省會鄭州市,那年也迎來了旅游高峰。鄭州市旅游局辦公室提供的數據顯示,該年全市共接待國內游客2316萬人次,同比增長28.7%;旅游收入223.5億元,同比增長29.2%,是鄭州歷史上增長最快的一年。
2007年和2008年的拜祖大典,引發的旅游效應更明顯,游人由以前的一波一波的流動狀況,演變成了全面平穩的高密度參訪。
人來人往中,李淑紅看到了生意的巨大潛力。2007年,她將店鋪從黃帝故里較偏僻的一角轉移到了景區門口第二家。
守著50多平方米的店面,看著如日中天的黃帝故里,李淑紅想得還很長遠,她要建自己的公司,生產自己的產品。而完成夢想的跳板,她寄托于有識之士的投資。“黃帝故里號召力很大,每年來參拜的有錢人很多,說不定哪天就會有人看上我的項目。”
新鄭市發改委數字顯示,2006年拜祖大典期間,新鄭市與客商簽約合作項目36個,總投資額73.2億元。大典之后,國內外陸續又有一些企業到新鄭尋求合作。也就是在那一年,新鄭市工業增加值第一次邁進“全國百強縣(市)”行列,至今已連續3年。
2007年拜祖大典結束后,新鄭市情說明暨項目簽約儀式上,有不少企業與新鄭簽署合作意向。鄭州市招商局稱,當年拜祖大典,鄭州市引進約300億元投資,“還帶動了勞動力就業和原材料生產等產業騰飛”。
依托黃帝故里,開店鋪,注冊商標,產銷一體,這是李淑紅給自己定的人生目標。
支撐她對未來樂觀的,還有眼前的成功標本,那就是新鄭大棗。她說,大棗是新鄭的特產,2006年后賣得很火爆,她的蠶絲被也是新鄭的特產,也會火爆的。
作為特產,新鄭大棗產業2006年后獲得狂飆突進的發展,以至于新鄭市一官員稱:拜祖大典最大的受益者是石聚彬,而他正是靠大棗發家的當地企業家。
石聚彬也很為公司的“‘拜祖大典’營銷策略”自豪:“2006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第一次由省政協主辦,我們公司就借機成立了中華棗文化博覽中心,并遍邀拜祖嘉賓參觀。這讓公司的‘好想你’大棗一炮走紅。”2006年公司至少迎接境內外游客8萬人,銷售收入比上年提升60%。去年的銷售額比上年又翻了一番。
“隨著黃帝文化的傳播,新鄭紅棗的品牌也隨之樹立起來,在河南,在全國,都占有很大市場份額。”石聚彬說,拜祖大典讓新鄭的“土產品”變成了“時尚流行的東西”。
市場化運作與文化尋根的平衡
在李淑紅眼里,拜祖大典“越來越像樣子”了。她估摸,政府為此花的錢一定不少。不過,對政府花錢埋單的做法,有人從2006年開始就質疑了,認為不合適。
今年拜祖大典已走向市場化。“今年的活動,決定引入市場機制,發揮黃帝故里建設基金會的投融資作用。”河南省政協主席、己丑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河南省組委會主任王全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
很快,拜祖大典組委會下設的執委會向社會發布了市場化運作方案,項目包括大典全程合作伙伴、大典各單項活動承辦、冠名及協辦,大典現場站位、現場方陣和相關的證卡、導示指南、辦公用品、指定商品、禮品等。
據主辦方透露,拜祖所用的花籃和上香名額的底價均為每個(炷)100萬元。拜祖大典中的9炷香,第一炷70萬元,其余每炷50萬元。這樣計算,僅上香和敬獻花籃可運作的資金就達1170萬元。
其實在去年,拜祖大典已經嘗試了市場化運作,只不過步履謹慎。參與去年拜祖大典白酒贊助的“五糧神”河南代理負責人說,去年他們花了150萬元,首次讓酒搭上了拜祖大典的平臺,效果不錯,于是今年花更大價錢,成為拜祖大典的指定用酒。
今年預設的各項市場化運作項目,也都順利完成,河南的一位策劃人,一人就競買走了3炷高香、1只花籃。
經過幾年運作,“拜祖大典”諸多環節已和市場接軌。
不過,也有人提議,不能忘掉弘揚“根文化”這個根本。
“推動經濟發展只是拜祖大典的一部分,它的最大作用在于拉近全球華人的心,讓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找到根,有回家的感覺,并從中了解中原文化,了解河南。” 中原姓氏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張新斌稱:“現在成功運作的黃帝故里,已成為河南的新名片,世界華人也都把河南當成了家。”
正如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在丁亥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時所言:“這里是所有炎黃子孫、華夏兒女心靈的故鄉!”
浩瀚兩千年,拜祖大典的由來與去脈
從鄭子產拜謁黃帝開始,新鄭民間就有三月三祭拜黃帝的傳統,迄今已逾2000年。
今日拜祖大典的興盛,不能不提趙國鼎和王仁民。正是這兩位老人的不懈努力,從1992年開始,新鄭市每年在農歷三月初三舉辦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動,費用全部由財政承擔。
在成功舉辦十幾屆后,2005年,拜祖大典升格為鄭州市政府主辦。
也就是在這一年的拜祖大典之后,新鄭市地方史志辦公室干部劉文學,給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寫了一封信,希望政府相關部門盡快制訂計劃,打造以黃帝文化為核心的文化旅游品牌。
此前一年的12月,徐光春剛到河南履任。他敏銳地意識到,這是文化產業的一個很好抓手,隨即對這一建議作出批示:“要把黃帝文化做大做強,把黃帝文化開發工程作為浩大的民族凝聚力工程抓好。”并邀請一流策劃專家,做一流發展規劃。
那一年的9月14日,徐光春親赴新鄭市考察,再次表達開發好黃帝故里的愿望,并希望把這一開發作為河南由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轉變的突破口。
在高層的支持和要求下,新鄭方面迅速行動。2005年9月底,新鄭市旅游局向全球遍撒英雄帖——《黃帝故里百萬重金誠邀策劃家》,并提出“通過3至5年的努力,把黃帝故里新鄭打造成億萬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民族圣地、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原地區的熱點旅游城市”目標。
2005年11月16日,河南省委批復“丙戌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由河南省政協主辦,鄭州市和新鄭市兩級政府承辦。
1992年,新鄭拜祖活動升格為拜祖大典;2006年,主辦單位升格為省政協;2008年,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成為聯合主辦單位;今年,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中國僑聯、中國臺聯同時成為主辦單位。在2008年6月,拜祖大典的9項議程還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大典催促著游子回鄉的腳步,黃絲巾縈繞著游子思鄉的心。丙戌年、丁亥年、戊子年連續三屆拜祖大典的成功舉辦,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諸多華人華僑團體盛贊這是“海內外敬宗拜祖的時代典范,是歷年國內所有拜祖活動中最精彩、最震撼、最成功的世紀經典”。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迄今連續4年的拜祖大典,相繼迎來了海峽那邊4位黨首。丙戌年,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丁亥年,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戊子年,新黨主席郁慕明;己丑年,宋楚瑜。他們在拜祖大典歷史上,書寫下了“兩岸同心”濃墨重彩的一筆。(喬地)(原標題:拜祖大典下的經貿熱潮)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科技日報 原文時間:2009-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