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一位71歲的老人用一把陪伴了她將近20年的剪刀,剪出了一幅幅活靈活現的圖案,這位老人叫梁振榮,是浚縣南關人。2月21日,記者來到了梁振榮的家里,見到了這位有些害羞的剪紙能手……
剪紙豐富了老年生活
一進梁振榮家的大門,梁振榮老人就迎了上來。只見她個子不高,身穿一件普通的紫色羽絨服,戴著一頂黑色毛線帽子,腰里還扎著一條圍裙。但正是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村老人,用手中的剪刀,剪出了一幅幅精美絕倫的剪紙作品。
一進客廳,記者就看到了一幅裱在鏡框里的長約一米、寬約半米的灶王爺剪紙,整幅剪紙線條流暢,灶王爺的表情栩栩如生。梁振榮告訴記者,這是她三年前剪的,受到了周圍鄰居的喜愛。“當時不少鄰居來我們家看這個灶王爺呢。”梁振榮笑著說。
在記者的要求下,梁振榮不一會兒就給記者剪出了一條活靈活現的龍。當記者詢問梁振榮剪紙有什么訣竅時,她不好意思地笑著說:“就是看到啥就剪啥,也不知道有啥訣竅。”
隨后,記者和梁振榮聊起了她的剪紙,原本有些害羞的她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這是程咬金,這是秦瓊,這是孫悟空和豬八戒,這是八仙過海……”梁振榮如數家珍地向記者介紹著她的作品。
梁振榮介紹,她剛開始學剪紙的時候用的都是廢紙,有的是廢棄的煙盒,有的是孫女或孩子用過的作業本,十幾年來,她創作的剪紙足以擺上一屋子。“我剪紙不圖名也不圖利,只是為了能讓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談起學習剪紙的過程,梁振榮對記者說:“最初,我就是剪些花、小鳥等平常生活中看到的東西。后來,我無意間看到了兒子的一本叫《英雄傳》的書,就開始照著書中的人物插畫學著剪。再后來,我在看電視、看唱戲的時候會照著里面的人物慢慢學著剪。到現在,我會先把自己想剪的東西先畫下來再剪。”
聊著聊著,梁振榮從床底下搬出了一個大紙箱,里面裝了一整箱的剪紙作品。梁振榮小心翼翼地打開每一張剪紙,一一向記者介紹起來。“這些是我以前剪的各種各樣的人物剪紙,這幅是八仙過海,我專門找人幫我裱起來了,準備等重孫結婚的時候掛起來……”梁振榮告訴記者,剪一張半平方米左右的剪紙要花費她好幾周的時間,所以每張剪紙她都舍不得丟棄。
對剪紙情有獨鐘
梁振榮告訴記者,年輕時,她在村里當過婦女隊長,白天要帶領大家一起在地里干活,晚上回家后還要照顧公婆和孩子。“當時我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學剪紙,一直等到孩子長大了,生活條件好了,我才有了時間。”
梁振榮說,她小時候很喜歡畫畫,可是家里窮,買不起鉛筆和紙,每當看到別人衣服上有漂亮的花朵和人物時,她就會撿個樹枝在地上比著畫。
談起開始學剪紙的原因,梁振榮對記者說:“有一年,我去上山趕廟會的時候,看到一個安陽的老婆婆在廟會上賣剪紙,都是些大炮、子彈什么的。當時,我覺得那些剪紙又簡單又不好看,我很不喜歡。我就想,要不就自己試試,肯定比她剪得好。從那時起,我才開始拿剪刀學剪紙,從簡單到復雜,我發現越來越喜歡剪紙這門藝術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梁振榮創作的剪紙越來越多,床底下的紙箱子已經有些放不下了。為了存放比較珍貴的幾幅作品,梁振榮專門把衣柜中間的一個格子騰了出來。記者在這個格子中看到了一張長一米半、寬一米的剪紙,這張名為《廟會印象》的剪紙是梁振榮花費了半年的時間完成的作品,在剪紙的右下角,大娘還剪了一個拿著剪刀剪紙的小人。梁振榮告訴記者,那個小人就是她自己。“這張剪紙是我最喜歡的一幅作品,所以,我把自己也剪到作品里了。”
“現在,我的年齡大了,剪一會兒就會腰酸背痛,家人都勸我盡量少剪紙,可我就是閑不住,沒事兒的時候總想動幾下剪刀。”梁大娘笑著說。
家人的支持堅定了她剪紙的決心
“以前日子不好,遇到什么不順心的事,我就把自己的剪紙拿出來看,一看到這些剪紙我就覺得舒心。每當完成一件剪紙,我都會美美地欣賞一會兒。”梁振榮告訴記者,每一張剪紙都能讓她想起以前的點點滴滴。
“一開始,老伴兒不讓我剪,說剪紙沒用。因為怕他生氣,一聽到他回來的聲音,我就趕緊把紙和剪刀藏起來,躺下來裝睡。其實,他不讓我剪紙是因為太費眼神,怕我累著。后來,他發現我是真的喜歡上了剪紙這門藝術,也就不怎么管了。”說起以前偷偷摸摸剪紙的事,梁振榮忍不住笑了起來。
“今年年前,我跟老伴兒說想剪個大的剪紙,第二天他就主動給我買了幾張大紙,還主動說缺少什么東西就跟他說。”梁振榮笑著告訴記者。
記者觀察到,梁振榮那把用了近20年的剪刀已磨得锃亮,這把剪刀被她視若珍寶:“我剪紙就用這一把剪刀,從不讓別人幫我磨剪刀,都是我自己磨。”梁振榮說,這把剪刀是她大爺給她買的,自從有了它后,她剪紙再沒用過其他剪刀。“一開始剪花、剪歷史人物,后來漸漸開始剪大點兒的景觀、壁畫,每幅剪紙我都不舍得賣。”
“我們做子女的都特別支持媽媽剪紙,上次剪那張玉皇大帝的時候,她腿已經有點兒不舒服了,但是她依然堅持往大伾山上跑了四五趟。”梁老太太的大兒媳婦王艷玲告訴記者,母親辛苦了一輩子,只要她開心,家里人會一直支持她剪紙。
希望這門藝術得到傳承
經過不斷努力和學習,梁振榮的剪紙水平越來越高,但是她從來沒有想過將自己的剪紙作品賣掉換錢,但只要街坊鄰居拿著紙讓她幫忙,她都來者不拒。“剪紙這門藝術不屬于我一個人,既然大家喜歡,我就樂于贈送。”梁振榮說。
記者了解到,盡管梁振榮很少出門,但她的剪紙藝術在浚縣文化界遠近聞名。2003年,梁振榮的剪紙作品還被浚縣文化局民間藝術陳列館收藏。浚縣文化局當時對梁大娘的剪紙評價是:她僅憑一把剪刀,前后剪出各種作品數千幅。她的作品觸景生情,取材于戲劇里的古今人物,神話傳說人物和電視畫面里的花、草、鳥、獸等。她的悟性極高,創作效果天真、自然、栩栩如生、有較高的藝術水平。
“我希望能招收幾個學徒,把剪紙這門藝術傳授給他們。現在,浚縣會剪紙的沒有幾個人,而我的年齡大了,有時精力也達不到了,希望有人能把剪紙這門藝術發揚光大。”梁振榮說。
談及未來的打算,梁振榮說,她想在鶴壁辦一個剪紙藝術展,把她這20多年來的剪紙展出給市民們欣賞。“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關注這門藝術,使其能夠得到發揚和傳承。”(淇河晨報記者 秦穎 渠穩/文 張志嵩/圖)(原標題:剪紙老太的精彩人生——記浚縣剪紙能手梁振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