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歷史傳說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金水玉練 彩帶般飄過城市間

2013/6/20 11:06:46 點擊數: 【字體:


金水玉練 彩帶般飄過城市間

金水河濱河公園樹更綠、水更清。
 
    新聞背景

    一座美麗的城市,都有一條河或江穿城而過。江河提升了城市品位,城市也因為江河而變得生動。鄭州也有一條河,它和北京天安門前那條河的名字一字不差——金水河。金水河不但有一個閃亮的名字,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然而,由于上游水源枯竭,河水斷流,大量污水排入河內,造成河水黑臭,魚蝦絕跡,金水河曾變成一條臭水河。為讓金水河重現美麗景色,歷屆政府都在努力治理。《鄭州晚報》更是從1964年開始,對金水河進行了持續的關注。重新“梳妝”的金水河變成了濱河公園,不僅讓市民感受到了它的魅力,也帶給鄭州人無窮的樂趣。 

    堅持不懈治理金水河

    金水河是鄭州市重要的防洪灌溉河道,解放后金水河的治水問題最先被提上日程。1949年到1958年,市政組織的大規模治水工程就有11次,在金水河上游修建了郭家嘴水庫、金海水庫,解決了河水泛濫之災。
    
    1958年到1976年是金水河的治河階段。治河以拓寬挖深河床為主要內容,經過疏通、改道、建閘、設壩等工程,金水河的排洪能力大大提高。

    “從1978年開始,金水河進入綜合開發、統籌規劃、截流污水、引蓄清水、美化市容為重點的新時期,完成了鄭州烤鴨店至中和路橋的污水改道工程。”原鄭州市城區河道管理處副主任李培健介紹說,1985年4月,市政府投資360萬元,實施金水河第一期全面治理工程。8月9日,金水河管理處成立。當年,興建東干管污水截流續建工程,埋設柿園水廠至熱電廠自流管道,將清水通過紗廠明溝引入金水河,清理沿河違章建筑。1988年,金水河治理進入關鍵階段,埋設東西大街污水干管,這是金水河截流污水的骨干工程之一。同年,金水河清淤領導小組成立,動員市內4區21個辦事處388個廠礦企業、單位、駐鄭部隊近兩萬軍民投入嵩山路至燕莊橋8.2公里河段清淤工程。1991年市政府制訂了《金水河綜合治理方案》,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于動員全市人民加快金水河治理的決議》后,擴建五龍口污水泵,排水系統雨、污水分流等工程相繼施工。

    家住興華街附近的李大爺參加過多次義務勞動。如今已經退休的他對當時的情景還記憶猶新。“當時單位一發布治河通知,大家是歡呼雀躍,奔走相告,總算等到治理金水河的機會了。大家從家里自帶竹簍、鐵鍬、干糧、茶水,匆匆趕赴工地投入緊張的義務勞動之中。”

    “金水玉練”成穿城彩帶

    歷屆政府的不懈努力,讓金水河的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不過,金水河的真正改變發生在1997年。

    1997年,鄭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在以往歷屆政府治理的基礎上,投資1.5億元,采取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方法,根治金水河,把它建成集園林、綠化、人文、游樂為一體的開放式、高品位的濱河公園,并取名為“金水玉練”。

    承擔具體設計的是北京林業大學園林規劃建筑設計院。中國唯一的園林博士孟兆貞主持設計了“金水河總體規劃”。

    1997年4月26日,金水河濱河公園拉開了開工建設序幕。省市領導、解放軍官兵、機關干部6000余人參加清淤義務勞動。1998年9月26日上午,伴著喜氣洋洋的鑼鼓聲,我省目前最大的公園——鄭州市金水河濱河公園開園了。

    建成開放的濱河公園,西起淮河路,東至107國道,全長11.3公里,共建成“序園”、“黌墻凝翠”、“蔭柯鳴蟬”、“平楚醉顏”、“寒河暖隈”五大景區。每個景區又有“隋河宋肆”、“無弦有音”等20余處景點,加16.8萬平方米的草坪,115個品種、8萬株錯落有致的樹木襯托呼應。

    金水河變清了,變美了,鄭州人從此擁有了碧波清流。

    拆墻透綠還綠與民

    河水變清了,綠化也該跟上,怎么才能讓市民擁有更多的滿眼綠色呢?

    1997年,鄭州市委、市政府在園林綠化建設上實施了一個大膽的舉動:大規模的拆墻透綠工程,拆除了市內公園、動物園周邊所有的門面房,還綠與民。拆除建筑面積7.1萬平方米,拆透長度2460米,恢復綠地15.1萬平方米,使園內園外景觀融為一體,廣大市民不進入公園就能夠享受公園美景。

    1998年,市政府投資2000多萬元,重新對三大公園的總體規劃進行修訂完善,對公園進行高標準規劃設計和改造,增加了公園內涵和品位,全部消滅了公園內的黃土裸露。2000年5月實施金水路東段(107國道—文化路)綜合整治,共拆除沿街違法建筑、超過期限的臨時建筑和影響規劃的其他建筑12.5萬平方米,拆透長度6000多米,增加公共綠地10萬平方米,單位綠地透綠面積增加35萬平方米。

    家住嵩山路隴海路口的馮雪梅是個老鄭州,每天早上都去金水河邊慢跑,然后拐到綠城廣場跳上一陣舞,再沿著嵩山路快走回家。“以前老覺得里面挺神秘的,感覺和咱老百姓扯不上邊,不親近。后來拆了圍墻,心里就覺得不一樣了。”“咋不一樣了?” “感覺親近了唄,看到透明的鐵柵欄邊種的月季開得那么燦爛,別提這心情多好啦!”

    10年景觀升級換代

    金水河濱河公園1998年9月26日正式建成開放,當時,《鄭州晚報》在一版對這一事件進行了重點報道。

    從1998年就任金水河管理處主任,到2003年12月起任鄭州市城區河道管理處主任,和金水河濱河公園親密接觸10年的時文龍感慨地說,金水河濱河公園有著線長、面廣、點多的特點,這無疑給管理養護工作增加了難度。但為了濱河公園的美麗,金水河管理處的每一位清潔綠化人員超負荷工作,清潔工人每天的保潔面積達6000平方米,綠化工人護養面積人均4000平方米,河道清淤人均1公里。

    濱河公園的完善和發展從來沒有停止過。為提高其景觀效果,方便市民接近草坪和享受綠色,從2001年開始,逐步對河區原有老化、耐旱性差的冷季型草坪進行更新改造,種植耐踐踏、抗旱性強的馬尼拉草坪和適應性強、常綠開花的麥冬、金雞菊等植物。尤其是2002年,隋河宋肆景區進行了重點改造,不但增加了面積,還豐富了水面景觀,增強了景區的觀賞性和游人的參與性,發揮了較好的生態效益。日游人量突破6萬人次。

    濱河公園的樹更多了,草更綠了,水更清了,不但隋河宋肆等景點魅力依然,而且散步休閑的人們看到了翩飛的蝴蝶,聽到了久違的蛙鳴……

   [ 美麗進程 ]

    綠化鎖住風沙


    1984年9月7日,《鄭州晚報》在一版報道,新中國成立35年來,我市在城市綠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昔日的“風沙之城”已變成綠蔭遮路、四處花香的城市。

    截至目前,鄭州已由解放前只有77棵行道樹發展到各種樹木、花灌木300萬株、草皮482000平方米,市區綠化面積2770公頃,人均綠地1.9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2.4%。
森林公園初具規模

    1996年5月20日,《鄭州晚報》在一版報道,走出鋼筋水泥的叢林,走進莽莽蒼蒼的林海,成為現代人的休閑追求。眼下,我市3個森林公園已初具規模迎游客。

    目前這3個森林公園,已形成各具魅力的旅游優勢,分別是:地處登封市的嵩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鄭州東北角的鄭州國家森林公園;分布在賈魯河畔的中牟森林公園。

    紫荊廣場竣工開放

    1999年2月10日,《鄭州晚報》在一版報道,鄭州市紫荊廣場正式竣工開園。

    紫荊廣場占地面積5.1公頃,原為紫荊山公園西園。紫荊廣場分為市民節日廣場、休閑廣場、兒童活動場所、青年活動場所、老人活動場所、商城遺址和紫荊湖幾大多元化功能區。(原標題:金水玉練 彩帶般飄過城市間)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鄭州晚報 2009-06-30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一條河與一座城市的環境變化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