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那樣傳統,又是那樣前衛。他的書法主張從來不乏犀利之鋒芒,然而為人處世卻儒雅內斂不事張揚。他的書法創作一方面充盈著清麗含蓄的古典之美,另一方面又洋溢著灑脫奔放的現代之風。
他就是李強。一個四體兼擅的書法家。一個以美術家的身份介入書法界,而且將豐富的美術營養融入書法創作,并完成頗多創新,終于形成自己風格的書法家。無論就書法理論或書法創作而言,他都不愧是一個傳統藝術的繼承者,更是一個前衛思想的創造者。
李強早年自河南大學美術系畢業,做過美術教師,當過美術編輯,上世紀80年代河南書法“墨海弄潮”,他獲得“書法大賽二等獎”,并因此調入河南省書法家協會,從此與書法結下不解之緣。
甫入書壇,李強就面臨書法界當時叫得很響的口號:書法要創新。然而書法究竟如何創新?人人都在嘗試,李強也在嘗試。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嘗試創新,包括所謂現代派的涂鴉書法,李強也嘗試過。思潮激蕩之余,大浪淘沙之后,李強認定,中國書法的古典精神一定要保持,中國書法的振興必須從古典從傳統尋找支撐,在古典中尋找創新的元素,依托古典的精神與精華實現和完成創新。
他的書法,沉浸北碑,上窺漢隸,潛心楚篆漢簡帛書,旁涉章草及二王草書,從傳統中獲益甚多。李強是繪畫出身,他看書法創作,總是習慣用畫家的眼光和視角來打量。他認為,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個圖像或者圖案,你要想把這無數的漢字把握好,同時又能賦予它生命,從技法的層面上它就不是一個簡單的藝術形式。他說,書法本身和中國文化傳統一脈相承,所以中國書法從特殊的意義上來說就是:技精乎道。說它是技術,其實它已經上升為一種“道”的層面。
李強認為,書法創作,年輕時可能靠才氣,雖然寫得不成熟,但作品洋溢著才華,容易被大家接受和認可。到了中年則要靠書者的功力去征服觀者。至于晚年就要靠書者的學問支撐了。鑒于此,無論有多少贊譽在耳畔響起,無論有多少鮮花在眼前簇擁,李強在藝術創作上從不敢有一絲一毫之懈怠。他說,我是一個專業書法家。書法對于我來說是職業和事業,是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我每天必做的功課。
關于李強的書法,書法家王澄這樣評價:李強書法里“那種欹側顧盼、妖冶多姿、透著幾分不安分的態勢,那種欲放又收、欲行又止、隱著幾分難捉摸的節奏,那種亦剛亦柔、亦拙亦巧、帶著幾許很別致的風韻,那種非秦非漢、非晉非魏、現著幾經會古今的格調”。藝術家曹新林則說,越是好的作品,越是折磨人。越是折磨人,就越是有發人深思與回味深遠的魅力。憑著李強古文字豐厚的學識,也憑著他對傳統與當代文化的雙重關注,更憑著他對書法的癡迷與熱愛,李強有了可能和機會去散懷抱,掃俗腸,潛心書齋,埋頭書案,真正的藝術品便如是出現了。
“真正的藝術品”,這應該是對書家作品的最高評價了吧?然而,李強似乎并不滿足。李強說,書法界追求的最高標準是成為“大家”,我目前還不是“大家”,因為“大家”至少要練數十年以上,還要有一定的學問積累和創作歷練,方能真正升華到那個層次。“大家”是我奮斗的目標。“大家”當然不是憑年齡來判斷的,而是從學問、人品、經歷、閱歷、修養來衡量的,我感覺自己離這個要求還差距甚遠。□史曉韻【原標題:李強:向著“大家”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