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元好問兩朝文人的才情與擔當(2)

2013/8/21 11:03:04 點擊數: 【字體:

,意思是不能獨獨怪罪元遺山。忻州市文聯的李千和則認為,元好問根本就沒有參與崔立碑事件,一切皆由趨炎重利的劉祁所誹謗。一個“獨”字在這里是語氣助詞,不是單獨的意思,郝經是在向世人疾呼,元遺山是清白無辜的。

  關于元好問氣節問題的爭議,崔立碑事只是其中之一,還有另外兩個焦點:一個是1233年汴京城破后,元好問曾寫信給蒙古中書令耶律楚材,請他保護資助54名金朝儒士,酌加任用。耶律楚材并未給元好問回信,但元好問舉薦的54名儒士大多被元朝起用,“這一驚世駭俗之舉,是有關他一生名節的重大公案,而實際上卻是他高瞻遠矚,見識卓越的鐵證,是他維護中原文化的一大貢獻”,山西大學李正民教授在他主編的《元好問集》中如此評價這一歷史事件。后事也證明,那54名知識分子中有15名在《元史》中有所記錄,他們對保存中原文化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另一個焦點就是1252年,晚年的元好問覲見忽必烈,請他任儒教大宗師。尊一個不通儒學的蒙古統治者為儒教大宗師,這似乎趨勢逢迎。然自金滅亡后,元好問并未出任元朝任何官職,一介布衣又何需趨炎附勢!這在敬仰他的后人眼里似乎更像是某種策略,意在改善天下儒生在元朝初年低賤的政治地位,引導游牧民族的統帥能“以儒治國”,“以漢法治漢地”。

  然而一名舊臣,沒有隨主殉國,沒有戰死疆場,沒有樹起反元復金的旗幟,也沒有歸于山林,反而與新朝“眉來眼去”,這樣的行為終是引來了種種流言蜚語。元好問不是貪生怕死之輩,在蒙古大軍圍城時,元好問曾竭力謀求救國救民之策,“死不難,誠能安社稷、救生靈,死而可也”。“他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愚忠一家一姓的腐儒之見……以先進文化的傳承、社會進步和人民利益為重,將封建的個人名節置于次要地位,終于做出了不朽的歷史性貢獻。”李正民先生對元好問晚年的文化活動做出了高度的評價。

  奈何,舊朝老臣,以一己之力為著自己的理想奔走,為著一個知識分子的良心苦苦擔當,全然不顧世俗的道德評判,其內心的焦慮,外在的困頓可想而知,“十年舊隱拋何處?一片傷心畫不成”,世上有幾人懂他的苦心!

  八百年朝代更迭,歷史的塵煙又在他身后筑起高高的塊壘,這高高的塊壘上刻著兩個字———遺忘。本文作者:陳力方,摘自《山西晚報》【原標題:訪三晉歷史名人故里之三十六:元好問兩朝文人的才情與擔當】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太原道網 2006-04-0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