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塔尖到塔腰的延伸
盡管高級定制是Maryma的核心業務,其品類已包括晚裝、禮服、正裝、鞋、包以及飾品,也是馬艷麗花費心思最多的地方。但是,在馬艷麗心中,她的商業版圖里并非只有高級定制一枝獨秀,她正在醞釀一個中高端的休閑裝品牌,拓展多元業態,并將品牌向下探。
純粹籠絡小撮高端客戶對一個想要做大的商業企業來說,似乎有些冒險。“在高級定制這塊業務基本穩定后,我就在考慮增加多元業務。”馬艷麗說,當高級定制遭遇普羅大眾遇到尷尬時,就很自然地將中端品牌的拓展提上日程,這其實也是對高級定制板塊的補充。她說,中端品牌讓Maryma做成衣、開連鎖店嘗試新的經營模式成為了可能。
過去的幾年里,馬艷麗在主要接單個人客戶的高級定制的同時,也一直在嘗試少批量的團體服裝定制。去年11月奧巴馬訪華時,負責接待的人民大會堂國宴服務人員的服裝讓人眼前一亮,白色、米色等國際化的色彩,剪裁一改傳統旗袍的特點,將領位降低,顯得脖頸更加修長,還增加了傳統刺繡等中國元素。擔任這批國宴禮服設計的,正是馬艷麗,禮服也全部由Maryma以定制手法完成。除此之外,在成為某品牌的代言人時,馬艷麗也為其品牌工作人員設計定制了一系列的時裝。“這種團體服裝的嘗試,都是定制的標準,不過也算是對批量成衣的小試牛刀。”不過馬艷麗說,無論Maryma做怎樣的業務擴展,高級定制是一定會堅持走下去。
本土品牌的東方底蘊
如今,她所創辦的馬艷麗高級時裝定制已經成為了中國最具國際化的新生本土品牌。每一次出訪去學習,每一季新品的發布,每一個系列的推出,都使這個品牌日趨豐滿,而馬艷麗本人也在設計師和企業家的身份轉換中游刃有余。
“歐洲的傳統大牌最大的優勢與財富是長達上百年的歷史積淀和文化積淀,愛馬仕在沉寂了半個世紀以后才開始為人矚目,一個品牌要有靈魂才能有穩定的風格。”馬艷麗認為,中國的市場狀況再樂觀,本土高級定制也只是剛剛開始,一夜之間名利雙收的故事現在每天上演,但要做出這個行業的精品,還需要年份,青蟲化蝶是最基本也最攝人心魄的原理。馬艷麗坦言自己做到今天,支撐自己的是性格中的“堅持”。
Maryma的外國客戶與中國客戶的比例為1:1.78,刺繡獨特而浪漫的手感最令西方人贊嘆不已。中國深厚的傳統文化似乎為時裝產業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Maryma的設計團隊就曾運用過屬于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祥云云錦”以及大眾所熟知的“滾金邊”和“手工盤扣”等傳統工藝。從篆刻到水墨畫,從皮影到古兵器等都是表現力不俗的設計元素,而真正能夠理解與運用它們的設計師,當然只在東方。
“最重要的是一個對等交流的語境,中國藝術中的人本思想其實與高級定制的精髓很相近。要讓這些已經有點被遺忘的東方經典,在設計中重新幻化出生命力,這需要你的設計語言具有真正的國際化水平。”出生于老子故里河南周口、骨子里的傳統文化與豐富的西方經歷讓馬艷麗對“國際化”作出此番解讀。作者:張運清【原標題:馬艷麗:為名人做“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