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南四皓”畫展火爆臺灣
晚年的李霞生有兩個心愿,一是祖上的房屋被日寇燒了,多年困頓沒能力重蓋,希望有生之日能建起新房;還有一個是希望出本畫集給后人留個念想。
但這兩個心愿都不容易實現。此時李霞生名氣雖大,畫卻賣不了多少錢。齊白石在北京明碼標價,給錢不夠給你畫半只蝦;李霞生在家鄉卻不能如此,熟人求畫,張不開口要錢,新鄉縣出去辦事,常找他要畫,卻沒有拿錢的習慣。官員去日本,派人找他要畫,拿了畫就走。他曾無奈地寫過一首詩:“自恨畫師不知羞,日夜揮毫為應酬。饑飽勞累無人問,老來仍是窮骨頭。”
所幸,老人的心愿后來由一名學生幫助實現了。這是他在沁陽國立十三中時的一名學生,叫韓清濂,當年曾參軍抗日,后來去了臺灣,獨創“拓墨畫”,在臺灣畫名很盛,曾在臺北、北京、西安以及美國、日本、韓國、巴西舉辦畫展。
1992年,韓清濂回大陸參加“韓愈國際研討會”,輾轉找到他的聯系方式,開始與老師書信來往。得知老師晚年的心愿之后,韓清濂開始謀劃讓他的作品到臺灣展出。在給李霞生的信中,韓清濂寫道:
“……臺北市有一國父紀念館,占地極廣,建筑之宏偉不亞于北京皇宮大殿,其中設有中山廊。生(韓清濂自指)與其負責人關系頗為密切,如有意在此展出,生有幾分把握。惟該畫廊只準團體展出,故想邀請豫北一帶七十以上老畫家(確夠水平者)聯合展出,如吾師之較大幅者,最少要標價壹萬人民幣。”
“……普通畫家甚難在國父紀念館展出。并且我們這次畫展由國父紀念館館長,‘中國藝術家聯盟’會長、臺北市河南同鄉會理事長等出面邀請,可謂身價倍增。”
韓清濂動用了自己的全部人脈來辦此事,并受漢代“商山四皓”典故的啟發,想出一個絕好的創意,他和旅臺修武畫家葛永祥,李霞生和新鄉畫家張一圃,四位年過古稀的老畫家組成“太行山南四皓”的陣容,最終這個畫展在國父紀念館隆重舉行,用韓清濂的話說,“熱鬧的場面的確非當初始料所及”。
畫展結束后,韓清濂將李霞生的賣畫所得寄來,個人又拿出900美元。有了這些錢,李霞生在家鄉蓋了座小樓,出了本個人畫集,晚年的兩大心愿遂得以完成。
2000年8月14日,李霞生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終年92歲!跏紫浾 姚偉 文圖【原標題:流風余韻傳留新鄉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