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張全民,知道他的人可能不多,但要說“車工張全民”,那可是鼎鼎有名。2003年,張全民榮獲全國職工職業技術大賽車工組第2名,同“當代工人的楷模”許振超一起受到表彰。
記者見到張全民時,他正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平高集團二廠數控車間車削中心操作“美國造”數控車床。
17年的車工生涯,使張全民練就了一手“全能”的車工技術——能操作5種國內外先進的數控機床。他參與編寫的車床教材培訓了眾多的員工。他革新改造的工具產生了極大的經濟效益。他是知識型工人的代表。
平凡崗位上干出業績
1987年7月,初中畢業的張全民考入平頂山高壓開關廠技工學校車工班。在技工學校,年僅16歲的張全民刻苦學習車工理論知識,認真進行實際操作。1990年7月,張全民以全校第一的成績順利進入平高二廠,當上了一名車工。
在平高二廠,熟悉張全民的員工都知道,小張干活最細心,喜歡研究。不管是對刃具的刃磨還是對零件的加工方法,他都要研究一番,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他總是勤看書本、和同事們一起探討,力爭找到最佳的加工方法。
1993年,張全民被調到當時的二廠數控班,操作濟南機床廠生產的MJ-50CNC數控機床,面對英文資料,張全民一邊補習英語,一邊編制程序、設計刃具。他通過對數控加工工藝、刃具、程序以及專用滾壓工具的技術攻關,使公司產品LW6-550、500六氟化硫斷路器上的關鍵件PC0468動觸頭的加工效率提高了300%,合格率達到了99.9%。他通過重新選擇及設計刃具和編制加工程序,使公司產品液壓操動機件上的核心部件PA2418二級閥的生產效率提高近4倍,合格率在99.9%以上。
張全民說:“我喜歡干有意思的活兒,更渴望攻克一道道難關后的欣喜。”
干好活是最大的快樂
提起機械加工崗位,許多人會想到臟與累。張全民說,車工尤其如此,每天工作下來筋疲力盡、滿手油泥、一臉污垢,而且有些活干起來相當棘手,費勁不小,收益很低,所以不少人想方設法離開車工崗位。張全民接著說,“不愿意干車工的人是因為他對這個工作沒有興趣。別人干不了的活我能干,別人干不好的活我能干好,自己的才智在工作中得到了充分表現,這是我最大的快樂和幸福。”
張全民的父親是一位汽車駕駛員。張全民說:“或許是受父親的影響,我從小就特別愛擺弄機器。”“車床體現的是人的思想和工藝流程,我最喜歡干那些沒有干過的事。”
2001年,天鷹集團(現平高集團)與日本東芝公司合資成立了河南平高東芝高壓開關有限責任公司。張全民負責操作美國哈挺公司生產的QUEST8/51車削中心加工零件。開始,日方代表不相信中國人的技術,覺得中國人生產不出符合他們要求的合格產品。張全民下定決心非要干出個樣子讓人家看看。
張全民首先完成了大量進口圖紙零件的國產化,包括加工程序編制和刀具、量具的設計、改進、改造等工作。又在開發數控程序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他利用數控系統中的宏指令,將該形狀復雜的槽型,編在一個宏指令的子程序里,使用時只須在主程序中給出槽的公稱直徑,后面的復雜運算,就可通過所編宏指令,利用數控系統自動運算,加工出所需的槽了。解決技術問題后,張全民便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一次加工一種零件,從早上9點一直干到第二天早上8點,幾乎24小時不停,吃飯就在車床邊,解個手也是一溜小跑。功夫不負有心人,工件終于加工出來了,日本專家一看,吃了一驚,經過檢測,完全符合標準。工作中,張全民編制了許多指令,現在這些程序應用在日常工作中,有效地提高了加工效率,提高了產品質量,拓寬了數控機床的加工領域。
創新路上不止步
1996年,張全民加入中國共產黨。2006年,張全民被選為市八屆黨代會代表。近年來,張全民先后榮獲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工匠、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河南省勞動模范、河南省技術標兵、河南省技術能手、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
在成績面前,張全民沒有驕傲自滿,而是自我加壓,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面。他在集團公司培訓中心參加了機電一體化的學習,進一步提高、豐富自己的知識。作為班長,在工作中他大膽管理,提高了班組的綜合生產能力。
幾年來,在完成任務的同時,他進行技術創新。日前,他又一項創新成果——內外螺紋卡盤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用新型專利。他于近期完成了機夾刀具加工紫銅件試驗,并取得成功,目前車削中心95%%以上的加工紫銅刀具使用機夾刀具,加工效率明顯提高,勞動強度明顯降低。
前不久,張全民加工“特高壓”產品上的一個襯套工件時,發現工件容易變形。張全民觀察分析后認為是原材料的問題,廠里接受他的建議改變了工件材質,加工合格率由原來的50%%上升到100%%。為縮短ZF□-800電極加工的工藝路線,減少磕碰劃傷,提高加工效率,他制造了專用定位套,改變過去為5次加工壓為現在的2次,為公司節約了大量的加工費用。【原標題:第二批中國高技能人才楷模--“車工多面手”張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