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之所以成為“大家”,歲月沉淀是一個重要原因。
施蟄存學貫中西,各個領域有涉獵,他是中國著名的文學家、翻譯家、教育家。但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名不見經傳,學識也不高深。在社會動蕩中,他還下鄉勞動,施蟄存是一個性情十分豁達的人,對于自己的命運從不悲觀的,他的名言是“不死就是勝利”。
他那時在農田里摘棉花,看到棉花生長時,會十分松弛,軟軟的,而且彈性十足,但只要有力量握住它,它又馬上縮成一團。施蟄存竟從棉花中悟出了人生道理:做人要伸縮自如,方能自得其樂。
他的好心態幫他度過了艱難歲月。隨著許多同輩的專家學者的生命不斷消逝,施蟄存卻仍然好好地活著,不斷充實著自己的學養,最后他成了名副其實的大師。
不比強大比命長,這是一位大師級人物的人生感悟。
生命就像一個平臺,承載著學養、財富、幸福,平臺垮了,那么一切也垮了。
再講一個在網友間盛傳的故事吧。
有位民營企業家,因為高強度工作,罹患胃癌,英年早逝,留下嬌妻和數十億資產。后來,他的妻子帶著19億元資產嫁給了這位企業家生前的司機。
這位司機有次對人感嘆:以前我總是認為自己為他打工,沒想到原來是他在為我打工。
事業、財富等等的強大,并不是最后的強大,生命的強大和健康,才是真正的強大。流沙【原標題:施蟄存的感悟不比強大比命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