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網訊 賒旗店人釀酒、愛酒、飲酒、以酒會友、把酒話桑麻,可以說賒旗店的民俗就是賒旗店的酒俗。無酒不成席,如果你作客賒旗店,桌上的菜可能很簡單,但酒必不會少。如此,酒在賒旗店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賒店老酒每年舉辦一次節。
“隔壁千家醉,開壇十里香。”這醉人心脾的芳醇之物,不是天宮的玉液瓊漿,也不是南海的玉露神水,而是賒店老酒!
中國是個有著悠久酒文化歷史的國度,關于酒的起源傳說有很多很多。
相傳,四千多年前,大禹治水立下了曠世功勛。他有個女兒叫水嬰,水嬰的容貌像鮮花一樣姣美,聲音像百靈一樣動聽。大禹格外疼愛女兒,一心要為女兒選個好女婿。
水嬰最射獵。一天,她騎上了心愛的梅花鹿,來到了一條靜靜的小溪旁。在這里,她看到了一位忙碌的年輕人。水嬰好奇地上前詢問,年輕人熱情接待了她,并向她 講訴了自己的身世和心愿。這個年輕人叫儀狄,洪水讓儀狄失去了親人,他是被鄉親們撫養長大的,后來他還跟隨大禹治過水。他一直有個想法,就是要造出一種人 人愛喝的好水。水嬰被儀狄的經歷和想法深深打動,也從心底喜歡上了這個年輕人。從這以后,她每天都騎著梅花鹿,翻山越嶺來到小溪邊,與儀狄一道制作“好 水”。他們把遍地的稻黍放到甘甜的溪水中浸泡,放在樹洞中發酵,生起松枝火來蒸。他們這樣試驗了九十九天,一種新奇的“水”終于制出來了。這“水”醇香撲 鼻,入口綿甜甘爽,余味悠長,傳說里的玉液瓊漿也不過如此!
因為儀狄和水嬰費了九十九天的功夫才釀制成了這種新奇的“水”,為此,他們把這“水”起名為“九”,后人造字時,因為想到這是盛在器皿里的“水”,就把水嬰他們起的“九”字,同音演變成了“酒”。
后來,儀狄和水嬰就把這佳釀美酒進獻給了禹王,英明的禹王喝了酒后擔心:酒美若亂性,后世必有帝王因酒而亡國。雖然他深知水嬰對儀狄的感情,但為了天下社 稷,他寧舍愛女。禹王下了禁酒令,并將儀狄流放。水嬰愛父王,也愛儀狄。她覺得儀狄矢志造酒沒有錯。于是,水嬰含淚告別父王,隨儀狄而去。
儀狄與水嬰決心找一個適宜造酒的好地方,結廬釀酒,造福鄉里。儀狄隨禹王治水時到過中州,那里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物產豐富,人和水美,于是他們朝中州的 方向走去。這天,他們來到中州西南部一個三河相匯的一個小村莊(幾經演變,后來發展成了今天的賒旗店),這里的水清得迷人,河岸上遍地是紅高梁,村莊上有 一口青石為欄的古井,深不見底。相傳這是東海龍王的五個女兒,打通的直透水晶宮的透海井。后人為這口井取名為“五龍女井”,又叫“玉龍井”。因為這井水帶 著龍女的仙氣,入喉香甜清爽,常喝不得百病。又因為有龍泉直通龍宮,所以即使大旱三年,也從未干枯過。儀狄盛起一瓢清水,放至唇邊,感到清涼撲面,喝上一 口,頓覺甘冽甜潤,浸入肺腑。儀狄欣喜若狂,就在五龍女井邊建場造酒。
他們用當地產的黍米和小麥為原料,以五龍女井的水為漿,釀制出了更加醇香甘美的新酒。第一鍋酒出來,他們請來周圍的鄉親一起品嘗。鄉親們喝過香醇的美酒, 人人稱奇,個個叫好。他們私下里傳說,水嬰是龍女下凡,這美酒是水晶宮的瓊漿!就這樣,水嬰和儀狄釀酒的美名越傳越遠。因為這里的酒是用五龍女井水釀造 的,所以人們稱它為“龍泉酒”。后來,儀狄他們還教會了村里人釀酒,自此賒旗店的釀酒業一步步發展起來,直到后來被譽為“中國御酒之鄉”。
儀狄當年釀酒的“五龍女井”尚在,如今仍是釀造“賒店老酒”的主要用水,經有關研究部門化驗,內含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如鍶、偏硅酸等,為天然礦泉飲用水。
建國后,黨和人民政府非常重視賒旗店釀酒業的發展,在“酒仙社”、“永隆統”、“永祿美”酒館的基礎上,成立了賒店酒廠。后發展成現在的河南賒店酒業有限 公司,是全國500家大型飲料制造企業之一,其主導產品賒店老酒,享譽中外,“賒店老酒,天長地久”的廣告語更是婦孺皆知。賒店老酒在生產上始終采用古老 的傳統工藝,運用當地上等高粱、優質小麥為原料,入四百年泥池老窖、優質礦泉水加漿,久儲自然老化,不加化學香料,科學降度,精心釀制而成。賒店老酒酒體 豐滿,清澈透明,濃郁芳香,醇和協調,純正爽凈,酒度高而不烈,低而不淡,喝后不上頭、不口渴,在強手如林的白酒行業中獨樹一幟。賒店老酒被國內外釀酒專 家譽為“酒中之秀”、“中原之佳釀”。
賒店老酒始于夏,興于漢,盛于明清,可謂源遠流長。清澈甘醇的賒店老酒里有說不盡的故事,道不完的傳說。而賒旗店與酒的淵源則不全是劉秀賒酒幌為帥旗的故 事,也不單是湖陽公主銀壺里的佳釀;它不僅被唐太宗李世民御賜為“皇封御酒”,還是張獻忠餐餐必飲的佳釀。賒店酒是幾千年來鄉民們的精神支柱,酒的文化、 酒的哲學,已經融入他們的生活。生活如酒,人生似酒,賒旗店人千百年來所創造的歷史就是一杯醇厚芳香的老酒。
劉豐林: 抗日戰爭時期, 南陽十三縣聯防司令別廷芳與邰士林一起商議開辦酒精廠。兩人經過多次協商, 酒精廠建在橋頭區龍泉寺( 今社旗縣橋頭鎮) 。第一戰區副司令湯恩伯得知別廷芳建酒精廠,自愿要求入股。當時中國的汽油非常緊張,別廷芳、湯恩伯為支援抗日救國,就把工廠生產的酒精貢獻給抗日部隊作 燃料油用。(原標題:賒店老酒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