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金銀花:遭遇生死考驗
2013/3/12 16:32:5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5月28日,封丘金銀花又進入繁忙的采摘季節,陳橋鎮(原司莊鄉)西香湖村的一塊農田里,一對夫婦正忙著采摘金銀花,女的腰里系著一個自做的布袋,男的挎著一只藤籃,薄薄的一層金銀花鋪在籃底。
據當地的農民說,今年的干花收購價格每公斤仍在上百元,這樣的價格對于種植金銀花的農戶來說應該是個好消息,可眼前的這對夫婦卻高興不起來。
“雖然這兩年價格不低,可收益卻在降低,因為植株枯死得厲害,產量上不去,原來每畝地能產干花百十公斤,現在能采上五十公斤都困難,村里好多人都不種金銀 花而改種莊稼了!”男子說。“收購價格提高了,煤和肥料的價格也都漲得厲害,這還不算天天采摘和烘烤所花費的勞力,扣除開支,收入并不高。”婦女一邊忙著 采摘,一邊插話。
美麗芬芳的金銀花是封丘人的驕傲,封丘縣也因為盛產金銀花而聞名全國,而今的封丘金銀花究竟面臨著一種怎樣的境況呢?
功效獨特 享譽古今
金銀花又名二花、雙花、金花、銀花和忍冬花,以其較高的藥用價值聞名遐邇。據文獻記載:我國是金銀花的原產地之一,距今22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的《神農 本草經》稱其為忍冬。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金銀花的名稱、形態和特征等做出了詳細介紹,并對金銀花的特殊功效給予較高贊譽。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金 銀花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藥用功能,對咽喉炎癥、冠心病、糖尿病、肝病等多種疾病有著預防和治療的功效。2003年“非典”期間,金銀花作為預防性中草 藥,被廣泛應用于各種抗“非典”的藥方中。
金銀花可謂全身是寶,其獨特的藥用價值歷來為人所重視,《封丘縣志》關于金銀花的記述是這樣的:乾隆皇帝御用延壽丹方以金銀花為主,封丘金銀花自乾隆年間被列為“宮廷貢品”。
也許是沾了皇帝的光,封丘金銀花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廣泛種植。近年來,市場需求的日益旺盛,一路推高著金銀花的價格,從1993年到2003年,封丘金銀 花的價格由最低的每公斤一二十元上漲到一二百元,十年間上漲十倍之多。在巨大的利好刺激下,封丘金銀花種植面積迅速增加。截至2002年,封丘金銀花種植 面積有10萬余畝,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最大的金銀花生產和出口基地。
不是金銀 勝似金銀
正常的年景下,一畝金銀花可采干花10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售價40元計算,農民種植一畝地的金銀花,收入三四千元。而同樣是一畝地,如果種其他農作物, 每年的收入不過兩千元,因此這個數字對一個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的農民來說,絕對有著很大的吸引力。“金銀花,金銀花,誰種誰發家。”當年,這句話在封丘 縣農村廣為流傳。
可觀收益吸引了更多的農民種植金銀花,封丘金銀花原來主要集中在原司莊鄉(現并入陳橋鎮)的幾個村,后來逐漸擴大到全縣其他鄉鎮。當地政府部門因勢利導, 鼓勵引導群眾擴大金銀花種植面積,幾年間,封丘金銀花種植面積呈幾何級的速度擴張,據當地農業部門提供的數字表明,目前封丘縣金銀花種植面積有20多萬 畝。
與此同時,縣里將金銀花當做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產業來抓,主動與中科院、中國藥科大學、河南農大、哈藥集團等科研部門、大專院校和制藥企業合作, 培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提高產量,改善品質,產品行銷全國20多個省市區,并出口美國、日本、韓國和東南亞等國家及港澳臺地區,叫響了封丘金銀花的品 牌。該縣還把金銀花精深加工、拉長產業鏈條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通過內引外聯、招商引資及與科研單位合作,研制開發金銀花精細包裝、金銀花袋裝泡 茶、金銀花飲料、金銀花化妝品、金銀花牙膏等產品。
2003年1月23日,國家質檢總局確認河南 “封丘金銀花”為我國 “金銀花原產地”。憑借這張“護身符”,封丘金銀花可謂順水行船,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加之近年來金銀花新產品開發力度不斷加大,市場需求量成倍增加,封 丘金銀花呈現多年來難得一見的供不應求局面。2003年“非典”時期,封丘金銀花更是異常搶手,價格也一路扶搖直上,最高時每公斤300多元,許多農民家 中存放幾年的陳貨很快銷售一空,當地有些經紀人因此一夜暴富,成為百萬富翁。
面積縮減 前景堪憂
“前些年,我們這里十有八九的農田里種的都是金銀花,可現在村里基本找不到連片種植的金銀花了,即使有也是星星點點的,群眾這兩年都把金銀花刨掉,改種糧食了。”在毋村村頭,一位五六十歲年紀的村民頗顯無奈地說。是什么原因讓農民不種金銀花而改種其他作物呢?
“不知咋回事,這兩年金銀花得了一種怪病,沒有有效的藥物可治,生長一二十年的樹都莫名其妙地枯死了,縣里雖然請了專家來檢查化驗,但至今也沒找到是什么 原因,迫于無奈,不少農民只得改種其他莊稼。西香湖村現在種的還有一些,你們可以到那里問問情況。”另一位正在忙活的中年男子告訴記者。
來到附近的西香湖村,在村北頭的農田里,果然生長著一些成片種植的金銀花,遠遠望去,一株株金銀花如一個個綠色的大繡球,整齊地分布于田間,走在路邊,即 可聞到金銀花散發的濃郁香味,讓人神清氣爽。五十多歲的李發耕提著個籃子,籃子里的金銀花剛剛能夠蓋住籃子底兒。“我前年種了3畝地的金銀花,現在只剩下 1畝多地了,主要是這兩年病害太嚴重,植株長得好好的說死就死了,咋治都不行,特別是到了冬天,死得更厲害,不是一家兩家這樣,普遍都是這個樣子,如果再 找不到對策,農民只好改種其他作物!”李發耕說著,用手指著中間的一片空地,幾株枯死的金銀花只剩下枝干倒在地上。
在該縣的黃陵鎮齊占村,金銀花枯死現象也很嚴重,村里金銀花種植面積銳減,其他鄉鎮也是如此。面對金銀花遭遇的嚴重病害,當地農民憂心忡忡,不少農民擔心,如果查不出導致金銀花枯死的罪魁禍首,封丘金銀花或將遭受滅頂之災。
封丘縣農業局有關人員告訴記者,金銀花不明原因的枯死問題已經引起縣里領導的高度重視,并邀請有關專家實地察看了情況,具體原因要看專家檢測分析的結果, 防治措施要聽取專家的意見。因為金銀花事關封丘的整體利益,有些東西沒有領導同意他也不能隨便講,這位人士有些無奈地說。(本報記者 鄭亞琪石巖文成鋒文/圖)(原標題:封丘金銀花:遭遇生死考驗)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河南科技報》2008年6月27日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