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舞鋼紅薯產業成“甜蜜事業”
2013/3/18 10:54:33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這幾天,河南省舞鋼市武功鄉范莊村的農民們忙得不亦樂乎。他們每天都要將地里的脫毒紅薯刨出洗凈,以每公斤1元的價格銷往舞陽縣和舞鋼市的幾家大超市。
“一畝能產脫毒鮮薯2000多公斤,賣1500多元不成問題。今年天氣好,種紅薯也跟著沾光,俺算趕上好時候了!”10月20日上午,舞鋼市滾河孫村農民彥文財一邊刨著紅薯,一邊高興地告訴記者。今年,彥文財種植的200多畝紅薯喜獲豐收,畝產2000多公斤。
近年來,舞鋼市針對人們膳食習慣變化和對小雜糧需求的增長,充分利用當地紅薯種植以及傳統的“三粉”加工優勢,大力引導和鼓勵群眾種植加工紅薯,實現了 紅薯從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的轉變,紅薯產業正在成為農民的“甜蜜事業”。該市武功鄉根據當地土壤、氣候等條件,因地制宜,指導群眾發展產量高、含粉量高、 含糖量高的“商薯19號”、“豫薯13號”等優質新品種,同時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從紅薯育苗、高產栽培、施肥等方面進行技術指導,極大地調動了農 民種植紅薯的積極性。目前,全市紅薯種植面積已由原來的不足萬畝發展到4萬多畝,品種也由過去的單一型變成高淀粉型、高糖型等6個品種,質量明顯提高,產量大幅增加,畝產量達到近3000公斤。
怎樣讓農民地里的紅薯變成錢?紅薯加工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成了關鍵。“我們和農戶簽訂最低保 護價合同,每公斤紅薯按0.8元收購。”舞鋼市旭升薯業有限公司李紅旭介紹說。該市通過發展紅薯加工業,使大批脫毒紅薯走進“增值車間”,變成了品質優良 的粉絲、粉皮和粉面,并在各大中城市的貨架上閃亮登場,由“提籃小賣”變成了“盛裝遠嫁”。
舞鋼市從資金、技術上積極引導扶持農民從 事紅薯深加工和薯產品開發經營,相繼培育了種、產、銷一體化的龍頭企業3家,手工作坊發展到100多戶,年加工能力達3萬噸,使紅薯產業步入了產業化、集約化的經營軌道。“政府引導我們嚴格按照綠色食品生產標準生產,現在我們已經與上海的兩家連鎖超市簽訂了粉絲、粉皮和粉面供銷合同,產品供不應求。明年俺還要擴大收購量,讓農戶增加種植面積!”李紅旭信心十足地說。(原標題:河南舞鋼紅薯產業成“甜蜜事業”)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農博網 原文時間:2009-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