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特產 >> 瀏覽相關信息

王守義十三香:小誠信中的大智慧

2013/5/21 15:01:07 點擊數: 【字體:

    受益于中華民族“藥膳同源”、“衣食同源”的衣缽傳承,發源于中原寶地駐馬店的十三香調味品,追根尋源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而十三香真正被大眾熟知并食用,始于20世紀80年代—王守義十三香,
  
    53年前河南開封老人王守義為了維持生活,通過中藥香料自制成調味品擺攤叫賣,成為日后十三香集團的前身。王守義的二兒子,現王守義十三香調味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銀良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不勝感慨。
  
    粉狀的十三香,撲克牌樣的包裝,幾塊錢的零售價,說起來真是微不足道,但站在十三香的大倉庫里,看著高達10多米的原料垛,不由自主就會感嘆:再小的行業也是可以做大的。
  
    “調味品屬于小行業,沒有多高的技術成分,必須踏踏實實,誠信最關鍵,我就是忠厚對人、對產品、對客戶,我最大的靠山就是誠信。”這是王銀良的做事之道。
  
    初立字號
  
    1959年,王守義老人迫于維持生計,根據祖傳秘方,采用20多種純天然中藥材香料,始創了十三香調味品,沿街擺攤。當時每小包十三香售價僅1 角錢。為了取得信譽,王老先生在加工出售的調味品紙包外面蓋上“十三香”印鑒。雖說本小利薄,但由于信譽好,老百姓逢年過節都非常喜愛這種產品。
  
    1969年,文化大革命發展到高潮,農村開始進行所謂的“割資本主義尾巴”,無人敢再經商做買賣,王老先生無奈只得停止了十三香的加工出售。
  
    1984年,改革開放的初期,王守義老先生申領了營業執照,租攤位加工銷售十三香,從此走上了艱苦的創業之路。不論是寒風嚴冬還是烈日盛夏,他 從不間斷出攤。由于采取薄利多銷的辦法,他的生意越來越火,終于慢慢使人們再次接受了他的十三香。于是,王守義父子開始產生干一番大事業的想法。1984 年末,王銀良毅然停薪留職,開始和父親與三弟一起經營十三香。
  
    王銀良說起當時之苦不勝感慨:“父子幾人人地兩生,當時每小包售價僅1毛錢,有一年冬至,也是最慘的一個冬至,一天僅賣了1塊7毛錢。”
  
    調味品扎根于駐馬店的幾年中,隨著十三香產品的銷售在地域上的不斷擴展。王守義父子為了掌握全國各民族、各區域的消費者的不同要求,并對全國各 地廣大消費者的口味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經過不斷的融合全國各民族、各區域飲食的各種風味、特色,反復試驗,使十三香清真調味品的配方完成了專業、獨 特、獨有調味的最終定型。

    隨著銷量不斷增大,1985年初,他們開始設計十三香包裝,并正式申報十三香調味品包裝注冊。1987年1月獲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 管理局商標局頒發的注冊證。父子三人隨之創辦了河南駐馬店興隆堂十三香調味品加工廠,走上了企業穩步發展之路,并由此結束了中國有史以來長期使用五香粉、 八大味等單一調味品的老格局,十三香調味品也在國內開創了調味品的新潮流。

    品牌壯大
  
    王守義老人用傳統生意人的勤奮和堅韌為十三香開拓了疆土,此時這個企業并沒有止步,王銀良接過接力棒開始了品牌壯大之路。
  
    從建廠開始王銀良就特別注意對產品質量的管理。嚴把質量關,無論是外購材料還是內部生產。
  
    十三香是老字號,配料要求很嚴很細,技術較強。雖然王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傳統配料工藝,但誤差在所難免。為此,公司特別從德國進口了熱風循環溫 箱,對數十種原材料先烘干再檢測。十三香還在同行業中首家使用了電子配料工藝,改變了傳統的磅秤配料,有效地克服了產品批量差異問題,產品質量平穩優異問 題也得到了徹底解決。十三香對計量、技術數據、生產報表、檔案存儲、工藝流程采用計算機應用管理,使幾百年的手工作坊式生產轉變成能夠連續機械化作業的大 工業生產。
  
    王銀良的嚴格把關加快了十三香前進的步伐。如今的王守義十三香集團已發展成為擁有員工2000多人,總資產兩億多元,每年上繳國家稅金均在 1000萬元以上,累計創利稅近億元的大企業。主導產品十三香系列調味品年產400余萬件,暢銷全國。“王守義十三香”在1999年和2000年連續兩年 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評為“全國重點保護商標”;2001年被中國調味品協會評為“中國調味品著名品牌20強”。
  
    同年9月,王守義十三香被河南省評為名牌產品,被國家經貿委等10部委聯合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業”稱號。2002年又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 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其產品不僅是河南省免檢產品,企業又在全國純天然調味品行業中惟一通過了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2012年王守義十三香被省 工信廳評為河南十大特色食品產業。
  
    十三香以質量創品牌,以質量促發展,同時注重創新和研發,緊隨市場需求不斷自我完善和改進。公司投入了上千萬元資金建成了多功能高標準的研發實 驗大樓成立了研發中心。該中心擁有雄厚的技術實力和先進的技術設備,包括:4個調味品實驗室、原材料檢驗分析室、理化分析室、微生物檢測室、調味品試驗室 等多個全方位的配套檢驗室。
  
    增設特色口味。十三香對全國各地廣大消費者口味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不斷融合各民族、各區域飲食的風味及特色,陸續研發和推出不同風味的調 味品,逐漸形成了以“十三香”、“麻辣鮮”、 “雞精”、“包子餃子調味料”、“干貨類”為主打品牌的多個系列產品,形成了十三香調味品自己獨樹一幟的民族風味這樣不僅推動了調味品行業的發展,而且贏 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品牌做大了,錢掙多了,誰又能帶走,又能吃啥、喝啥,有事做、能做事,就是這一生的最大收獲”。王銀良把做事當樂趣,十三香是他情之所托。
樹大招風
  
    王銀良為“十三香”的外觀申請了46項專利,并將王守義先生的頭像送到國家商標局以“王守義”商標成功注冊。此舉在全國開了以人頭像注冊商標的首例,然而市場上的假冒產品仍然防不勝防。
  
    1993年底,河南省內冒出了20多種假冒十三香,商丘、南陽、漯河遍地開花,尤其是豫魯交界地區,制假者在暗處,打游擊,捉迷藏。1994 年,河南省人大通過《關于懲治假冒注冊商標補充規定》,堅定了十三香集團打假的信心。在公、檢、法、工商等職能部門的配合下,一舉端掉豫、魯交界的兩個制 假大窩點,并將制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成為國內制假者被判刑的首例案件。
  
    “特別是1999年,10家就有9家在仿冒十三香品牌,無論是盒子的顏色,還是上面的‘十三香’三個字,都一樣,工商局也沒有辦法。”
  
    為保護“十三香”特有名稱和品牌,相關部門給予了大力支持。2003年,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中國調味品行業協會出具文件,指出“‘十三香’成為 調味品領域一個特有的名稱和社會公眾知曉的品牌。”1999年、2000年國家工商總局兩次下文要求山東、湖南、廣西、廣東、安徽等省區的工商部門對仿冒 十三香嚴重的20種產品進行嚴肅查處,2003年國家工商管理總局商標局和商標評審委員會認定“十三香”為特定名稱。
  
    王銀良在自己的辦公室門口,專門設了打假辦這樣一個部門,請工商局的工作人員就在那兒辦公,里面擺了很多從全國各地繳獲的仿冒產品,他說,每一盒仿冒產品,都可以說有一個說出來很傷心的故事。
  
    王銀良說,十三香盡管是一個小調料,但涉及到千家萬戶,是“進口”的東西,所以容不得一丁點的馬虎,他形容自己這個董事長是一個大辦公室主任。
  
    為了打假,他去山東,到浙江,最北到過哈爾濱,最南也到過福建;為了打假,他從上世紀80年代算起,費用已超過2000萬元。無怪乎王銀良說: “十三香發展到今天,在一定程度上講,是打假打出來的,是從制假、售假者手中挽回了市場。打假保護了十三香品牌,更重要的是保護了消費者的利益,使“十三 香”成為社會公眾可以信賴的產品。

    王銀良總結自己的成功時,覺得沒有什么可以總結的,一是誠信,二是有事及時辦,三是低調。“太能了,中國人一般都是不和他打交道,誠實而低調, 就叫別人不好意思欺騙你。”實實在在的樸素語言,卻道出了小行業中的大智慧,正如他所說,成功有多種渠道和途徑,而誠信是所有企業做大做強的堅強基石。(劉曉艷)(原標題:王守義十三香:小誠信中的大智慧)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中原經濟區新聞網 原文時間:2012-08-0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