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前進中的衛輝市鑫福林衛紅花種植專業合作社
近日,筆者在衛輝市鑫福林衛紅花種植專業合作社采訪時,該社負責人告訴筆者,衛紅花將乘“神舟八號”宇宙飛船飛向太空,以達到提高衛紅花品質的目標。
為保護開發衛紅花, 近幾年來,衛輝市鑫福林衛紅花種植專業合作社與河南省高校中藥材工程技術保育及研究中心、河南科技學院生命科學院、新鄉醫學院藥學院進行緊密合作,通過產、學、研相結合,加快了品種優化改良,實行了無公害化種植和標準化管理,大大提高了衛紅花的質量和產量,促進了當地農民增收。
衛輝市鑫福林衛紅花種植專業合作社是新鄉市福林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組建的,是河南省保健協會衛紅花科研基地,河南科技學院、新鄉醫學院藥學院、河南師大生命科學學院科研教學實習基地。
就在今年,衛紅花還獲得農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合作社種植的衛紅花及紅花籽深加工產品油全部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區內,衛紅花經四川省食品藥品檢驗所和河南省食品藥品檢驗所檢測,衛紅花籽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鄭州)檢驗測試,各項指標完全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紅花籽油國家標準。
衛紅花的藥用價值
衛紅花又名野紅花、刺紅花、草紅花、紅蘭花,為菊科植物紅花的干燥花。野紅花遠在殷朝紂王時期,就生長在古朝歌南郊的牧野大地上。據傳說紂王宮以蘇妲己為首的嬪妃、宮女們就是用牧野的野紅花汁化妝打扮的。衛輝市秦漢時期稱汲郡,三國時期屬魏,明代改汲郡為衛輝府。衛輝府的紅花、彰德府的棉花、懷慶府的菊花在清末和解放初期被稱為“豫北三花”,所以又把衛輝府的紅花叫“衛紅花”。清康熙三十六年的《汲縣志》和乾隆二十年編撰的《汲縣志》記載,從明洪武年至清乾隆年間,衛紅花種植甚多,民國版《河南通志》記載:民國三十六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展出的就有衛紅花,民國二十二年在美國芝加哥舉辦的博覽會,我國把我省優秀產品衛紅花送去展出。
衛紅花,自古到今是名貴中藥。紅花的干燥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宋代《本草圖經》記載:“紅花秋冬布子于熟地,夏有花匯多刺,花蕊向上,承露采之,采已復出,至盡而罷,球中結實,白顆如小豆大……”《唐本草》記載:“治口禁不語,血結,產后諸疾。”《本草衍義補遺》有“紅花多用破血,少用則養血”的記載。明朝《本草綱目》記載:“紅花者利水、消腫、安胎、墮死胎……”。現代科學技術證明:紅花的化學成分含紅花甙、新紅花甙、紅花多糖、棕櫥酸、肉桂酸、月桂酸等,藥典記載紅花的功效:“活血通絡、止痛,治閉經、難產、死胎,產后惡露不止、淤血作痛、痛腫、跌打損傷。”
聯合國世界糧農組織(FAO)、衛生組織(WHO)和世界紅花大會(TLSC)稱:國際心臟協會將食用紅花籽油列為預防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等疾病的首選食用油。
紅花的發展離不開產學研
衛紅花和全國上千萬個稀有特殊物種一樣申報了地理標志。為保護衛紅花的產地、特征和生態自然環境不受污染,合作社在近幾年的申報過程和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不能改變,但必須創新發展。合作社前幾年的成績、經驗說明必須依靠產、學、研,為了達到這一宏偉目標,一定要和河南科技學院、新鄉醫學院藥學院、河南師大生命科學學院密切合作,使衛紅花育種、選種、種植、GAP基地的建設從種植到收獲全部實現現代化,機械耕作、機械收割,施肥、打藥、植物保護生物化,紅花秸稈綜合生態利用化,紅花籽深加工機械壓榨化。
衛紅花發展的機遇
衛紅花專業生產合作社全體社員始終牢牢記住 “十一五”、“十二五”規劃制定的各項目標,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中藥產業發展規劃(豫政[2000]63號文)和全國科技大會精神,實施國家中長期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及國家6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推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的指導意見》。2009年衛輝市種植衛紅花育種田2000畝,基本實現了省政府制定的衛紅花中藥材的種植產業發展規劃項目和中藥現代產業化工程十大基地的目標,給衛紅花建立GAP基地規范化種植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
2009年,為引導農民大面積種植衛紅花,衛輝市成立了衛紅花種植專業合作社,2010年成功申報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區。2010年6月由省保健品協會會長韓文興帶領的各大專院校專家,在衛紅花開花之際召開了第一屆衛紅花學術論壇,實地考察了衛紅花種植基地的生長情況,特別是國家級中醫藥名師,河南中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侯士良在現場作的報告和演講,在理論上將衛紅花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2010年10月合作社參加了在鄭州舉辦的全國農產品第八屆展覽會并受到國內外商戶的好評。
2010年10月10日《新鄉日報》生活版刊登了《紅花大發展,種子不要錢》的文章。新鄉電視臺、河南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都用不同方式對衛紅花作了報道。
讓衛紅花惠及更多農民
合作社在總結經驗時認為:有望在5年內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保護區的要求,即15萬畝的衛紅花種植任務,這樣可使衛紅花產值突破億元大關,衛紅花的深加工產品可實現5億多元的目標。
為盡快在衛輝市西北山區、太行山平原開辦衛紅花旅游節,完成衛輝市政府的規劃,合作社在不擠占農田的情況下,充分利用山區、丘陵區地理優勢,搞好衛紅花中藥發展,又根據衛紅花不怕干旱的特點,把規劃的15萬畝變成衛紅花田。合作社除及時有力地宣傳合作社優勢外,還在此基礎上把河南科技學院、新鄉醫學院藥學院、河南師大生命科學學院三所大學的教學實習科研基地建了起來。
合作社在資金十分緊張的狀況下蓋了一座有幾十間樓房的科技服務中心(近日即可竣工),準備給省協會、大專院校安排辦公用具、微機、試驗、檢驗設備,為科研提供方便,為搞好衛紅花種植奠定良好的條件。特別是今年8月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的農業專家在河南科技學院王清連院長的陪同下到合作社考察合作,加快了衛紅花的發展。同時合作社在科技人員的指導下,在衛輝市安都鄉及各有關局委的正確領導和各種幫助下,向在保護區的唐莊鎮、太公鎮、安都鄉、頓坊店鄉、石包頭等衛河以北以西的地上種植衛紅花的農戶,無償提供了種子。連片種植3畝以上的,合作社派出最近購進、研制的衛紅花聯合收割機無償收割,并把衛紅花結的種子像衛紅花一樣按市場價收購,解決了農民買衛紅花及種子等難題。
合作社還采取措施,聘請了18位專家、博士、教授作技術顧問,充分利用大專院校優勢幫助種植戶解決衛紅花在各個生長、生育期出現的問題,實現了專家、教授講課到地頭。
政策落實兌現,合作社簽訂合同按時付款,群眾干部帶頭種植,是衛輝衛紅花能在短時期內大發展的根本原因。(李娟 徐妍)(原標題:依靠產學研 紅花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