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顏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染出輕羅莫相貴,古人崇儉誡奢華。”,這是唐·李中的一首詠物詩。詩中的紅花,又名黃藍、紅藍、紅藍花、草紅花及紅花草,是中醫臨床上常用的藥材之一,性溫味辛,具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的作用,同時還兼有食用、染料、油料和飼料等作用。紅花入藥主要是其干燥花,形態上以花片長、色鮮紅、質柔軟者為佳。
紅花原產西亞和地中海沿岸,西漢時由張騫引種到我國,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河南衛輝所產紅花被稱作衛紅花,其栽培歷史亦很悠久,《博物志》對衛紅花的種植有記載:“張騫得種于西域,今魏地亦種之”(衛輝原名汲縣,三國時屬魏,明改汲郡為衛輝府),據清康熙36年(1697年)《汲縣志》和乾隆20年(1756年)《汲縣志》記載,從明洪武年至清乾隆年間衛紅花的種植甚多。
衛紅花因其“量高質佳,蕊長色紅,手抓油潤,勁攥不折,藥香撲鼻”的典型特征,歷來備受醫藥家推崇,名氣僅次于“藏紅花”。據權威部門鑒定檢測,衛紅花為不帶子房的管狀花,表面紅黃色或紅色,花冠筒細長,花藥聚合成筒狀,柱頭長圓柱形,頂端微分叉,質柔軟,氣微香,味微苦,衛紅花浸出物34.3%,羥基紅花黃色素A1.3%。同時,其果實“紅花籽”(又名白平子)也是具有高營養的食用植物油原料,衛紅花籽中含亞油酸74.74%,油酸16.60%,棕櫚酸6.10%,總黃酮270mg/100g,膽固醇28.4mg/100g,維生素E 15.7 mg/100g。
衛紅花的優良品質與其獨特的自然生長環境是分不開的。衛輝地處河南省北部、太行山東麓,古黃河北岸,該區域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3.8℃,年均日照時數2573.1小時,年均降水量576.5毫米,無霜期209天,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熱同步,土層深厚、砂質土壤,非常適合衛紅花的生長。正是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造就了衛輝衛紅花的優良品質。
衛輝府的紅花、懷慶府的菊花、彰德府的棉花曾被譽為“豫北三花”。據《河南通志》(1914年版)記載,在美國舊金山市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展出的河南產中藥材50余種,其中就包括衛紅花。1933年在美國芝加哥舉行的博覽會上,衛紅花曾作為優質品種參展,受到各國藥商的好評。新中國成立后,當地高度重視衛紅花的種植發展,充分利用山區丘陵的地理優勢,注重解決衛紅花種植管理中的問題,衛紅花種植面積得以迅速擴大。每逢五、六月份衛紅花盛開季節,大地一片通紅,景象蔚為壯觀。近年來,衛紅花種植基地先后被列為“河南省中藥現代化產業化工程十大基地”、“衛紅花科研基地”,當地還與科研院所緊密合作,加快了品種優化改良、實行了無公害化種植、科學標準化管理,提高了衛紅花質量和產量,推動了衛紅花產業蓬勃發展,并成功開展了衛紅花深加工和保健藥用產品軟膠囊的研發。
2010年,“衛輝衛紅花”被農業部批準登記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我們相信,衛紅花必將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們的重視與喜愛,越開越艷。(河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 史俊華 喬禮 新鄉市農業局 楚振嵩 湯建明 祁永勝)(原標題:任是猩猩血未加 道地藥材衛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