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來,濮陽南樂縣通過抓農業結構調整,初步形成了菜、蓮、果等特色農產品資源,打造了“濮清南”和大廣高速沿線特色蔬菜種植長廊,形成了農業觀光、旅游、休閑為一體的發展模式。
青菜青,設施蔬菜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該縣堅持“政府引導、群眾自愿、部門聯動、典型帶動”的原則,確定了發展蔬菜“一帶四園”重點區域,縣政府每年拿出50萬元作為加快蔬菜產業發展的獎勵基金,對設施蔬菜發展成效顯著的鄉鎮、村和示范園區、合作社進行獎勵,并大張旗鼓地宣傳其經驗做法,起到一人致富、輻射一片、帶動一方的效果。今年千口鄉陳村、張果屯鄉煙之東、梁村鄉安莊、寺莊鄉吳家拐等村都高標準統一規劃建設了溫室蔬菜園區。福堪鄉呂村、元村鎮西審什、城關鎮姚莊等村新建的鋼骨架大棚園區更是加速了蔬菜產業發展。縣政府在財政比較緊張的情況下每年拿出200萬元作為設施蔬菜發展農戶貸款的風險擔保基金,目前全縣已有56個村通過建立風險基金賬戶為農戶協調貸款800萬元,大大解決了農戶有思路沒資金的問題,助推全縣設施農業發展步入快車道。在基礎設施建設上,該縣今年共在蔬菜園區新打機井150眼,鋪修園區道路25公里,安裝變壓器20臺,為菜農提供了便利條件。目前全縣已建設百畝以上設施蔬菜園區30個、千畝以上園區10個、萬畝以上蔬菜園區3個,今年年初以來全縣共發展設施蔬菜面積1.6萬畝,全縣發展設施蔬菜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白蓮白,萬畝節水蓮藕發展迅猛。節水蓮藕是蔬菜產業的特色和亮點,現在全縣以西邵鄉劉苑村為中心的村莊已經發展蓮藕6500畝。
縣政府專門出臺扶持意見,以連片50畝為基礎單位,對于前3年新發展的節水蓮藕每畝補助1000元,著力打造了以西邵鄉和馬頰河、第三濮清南兩岸黃河古道區的節水蓮藕“一園兩帶”規模發展新模式。今年年初以來新發展節水蓮藕0.5萬畝,今秋通過土地流轉、互換、倒包等方式預留種植蓮藕土地6500畝。對于發展較快的高效園區,從資金、道路、水利、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今年3月份,對萬畝節水蓮藕示范區新打機井40眼,新修園區“三縱兩橫”道路4500多米,大力改善了園區基礎設施條件。
紅杏紅,林果經濟助農增收。
南樂縣春季有杏花、夏季有紅杏。當地杏農有個表達紅杏收獲喜悅之情的順口溜:“先割麥再摘杏,最后還能收花生。”也就是說在杏樹下可間作套種花生等矮農作物,可謂一舉兩得。西邵鄉的紅杏種植給農民帶來了不菲的效益。已經注冊的“西邵紅杏”被河南省有關部門認定為綠色食品,被河南省有關部門檢測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南樂縣政府緊緊圍繞林業生態縣建設目標,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打造特色經濟林、生態廊道,狠抓造林質量,打造綠色精品,構筑起點、線、面相結合的綜合林業生態體系。今年南樂全縣經濟林新增30萬株,全縣紅杏種植面積達到1.2萬畝。同時,該縣還涌現出寺莊鄉豆村無公害蘋果示范園區、李岳村無公害蘋果示范園區、近德固西吉七晚秋黃梨示范園區、谷金樓鄉東邵郭蘋果園區、閆李大棚桃示范園區、張果屯蘋果草莓示范園區等精品園區,成了全縣農業的亮點。(邢曉偉 劉亞增)(原標題:青菜青白蓮白紅杏紅 濮陽南樂特色農業異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