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荷花,黃帝故里--新鄭在鄭州地區也是不錯的選擇!
本周末,雖然基本錯過了觀賞的最佳時機,但也不錯!可惜天氣不是太好,也沒租上船,故照片質量不是太高!查閱有關資料得知,荷,即蓮花,屬于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生淺水中,夏日開花,有紅、白等色。關于荷花的稱謂,有以下幾種:芙蓉:《爾雅》:“荷,芙蕖,別名芙蓉,亦作夫容。”《說文》:“芙蓉花未發為菡萏,已發未為夫容。”李時珍《本草綱目》:“芙蓉,敷布容艷之意。”芙蕖:《爾雅•釋草》:“荷、芙蕖。……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疏: “皆分別蓮莖、葉、華、實之名。芙蕖,未發為菡萏。”魏曹植《洛神賦》:“迫而察之,
灼灼芙蕖出綠波。”晉潘岳《蓮花蓮花賦》:“游莫美于春臺,華莫盛于芙蕖。”藕花:唐張籍《送從弟之蘇州》詩:“夜月紅柑樹,秋風白藕花。”宋陸游《同何元立賞荷花追憶鏡湖舊游》:“三更畫船穿藕花,花為四壁船為家。”水芙蓉:《群芳譜》:“荷花亦稱作芙蕖、水芙蓉。”因木本拒霜花花艷如荷花,故有“芙蓉”、“木蓮”之稱,為明其區別,故又稱荷花為水芙蓉。草芙蓉:《廣群芳譜》“荷花:芙蕖花,一名水芙蓉。”注云:“杜詩注云:產于陸者曰木芙蓉,產于水者曰草芙蓉。”水花:李時珍《本草綱目》:“蓮花”釋名:“芙蓉、芙蕖、水華。”水芝:普崔豹《古今注》下“草木”:
“芙蓉一名荷華,一名水目,一名水芝,一名水花。”《本草綱目》:“《本經》謂蓮子為"水芝丹"。”金元好問《泛舟大明湖》:“晚涼一棹東城渡,水暗荷深若無路。
江妃不惜水芝香,狼藉秋風與秋露。”澤芝:《類聚》引晉郭璞《爾雅圖贊•芙蓉贊》云:“芙蓉麗草,一曰澤芝,……”劉宋鮑照《芙蓉賦》:“訪群英之艷絕,標高名于澤芝。”靈草:魏曹植《芙蓉賦》:“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華之獨靈。”吳閔鴻《芙蓉賦并序》:“乃有芙蓉靈草,栽育中川。”玉芝:《本草經》載: “荷花又名玉芝。”君子花:北宋周敦頤著《愛蓮說》,謂
蓮為花中之君子,故蓮又稱“君子花”。黃宅中《希濂堂留詩》“是時夏六月,蓮沼吐芳芬,我愛君子花,遺花如甘棠”水宮仙子:因蓮生水中,蓮花亭亭玉立于水面,好似仙女飄然而行,故名。
宋張耒《雞叫子•荷花》:“平地碧玉秋波瑩,綠云擁扇輕搖柄,水宮仙子斗紅妝,輕步潛波踏明鏡。”凈友:又稱凈客。蓮花潔凈不染,因此人們稱其為凈友。唐代孟浩然《大禹寺主公禪詩》:“看取蓮花凈,方知不染心。”宋代陳亮《新荷葉》詞:“艷態還幽,誰能潔凈爭研。”宋代劉過《賀新郎》詞:“水浴芙蓉凈。” 菡萏:指未開之蓮花。《爾雅》:“荷,芙蕖……其華菡萏。”唐代劉商《詠雙開蓮花》:“菡萏新花曉并開,濃妝美笑面相隈。”明李夢陽《去婦詞》:“菡萏鴛鴦不羨,人生一別何
由見。”歷史上,關于對荷花的詩句很多,現摘錄幾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愛蓮說》宋·周敦頤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西洲曲》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下有并根藕,上有并頭蓮。----晉·樂府泉眼無聲細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楊萬里《小池》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唐·王昌齡《采蓮曲》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原標題:周末故里賞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