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特產 >> 瀏覽相關信息

一棵樹、一種精神、一個產業

2012/7/30 16:18:32 點擊數: 【字體:

    這是一間擺滿各種民族樂器的展廳。梁春杰坐在一架古箏面前,只見他雙手撥弄琴弦,音樂聲頓時如山間的泉水從他的指尖流出。
  
    25歲的梁春杰是河南省一家樂器公司的調琴師。這家公司的產品包括古箏、琵琶、二胡等10多個系列50多個品種,主要銷往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年產值達3000多萬元。
  
    這家民族樂器生產公司所在的蘭考縣,是“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
  
    歷史上由于黃河多次在其境內決口改道,蘭考生態環境惡劣,形成風沙、鹽堿、內澇等“三害”。直到新中國成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當地糧食畝產也僅有50公斤左右。
  
   上世紀60年代初,焦裕祿在此做縣委書記期間,帶領全縣人民大量栽種泡桐以改造生態,最終探索出了一條平原沙區“農桐間作”的治理模式。即按照一定密度,將泡桐樹栽在農田里,這樣不但風沙被治住了,小麥畝產也提高到了400公斤,形成林茂糧豐的格局。
  
    由于積勞成疾,焦裕祿英年早逝。他那種艱苦奮斗、開拓進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作風被稱為“焦裕祿精神”。蘭考人民還把焦裕祿當年栽種的一棵泡桐樹親切地稱為“焦桐”。
  
    當年的“焦桐”已經變成“焦林”,不但是遮風擋沙的“保護傘”,還成為蘭考人民的“綠色銀行”: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當地群眾利用泡桐開展木材加工,生產樂器和高檔家具,逐漸形成產業化。
  
    梁春杰彈奏的古箏就全部取材于蘭考泡桐。據權威專家鑒定,由于蘭考獨特的地理位置,其產出的泡桐木質疏松度適中,不易變形,透氣、透音性能好,被稱為 “會呼吸的木材”,是制作民族樂器的上等材料。統計顯示,截至目前,蘭考縣有板材加工企業400多家,個體加工戶5000多家,規模以上林業企業50多家,樂器企業24家,年產值50多億元。
  
    產業化鏈條的延伸在拉動就業方面作用明顯,目前,全縣“吃泡桐飯”的從業人員達4萬余人。
  
    記者注意到這樣一組數字:2005年,當地有桐木加工企業100多家,年加工量10萬立方米,年產值近10億元。現在企業數量和年產值大為增加,年加工量卻減少為7萬立方米。
  
    蘭考板材協會會長、三環木業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其命解釋說,這種變化是蘭考“泡桐經濟”產業升級帶來的。以一棵普通的成材泡桐為例,如果做建房蓋屋的木料,按時價計算,不過三四百元;而加工成古箏、琵琶以及出口日本的榻榻米等高檔用品,就可以賣到上萬元之多。
  
    產業化使得蘭考人更加重視“泡桐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蘭考縣林業局副局長方永旗介紹,目前全縣林木年生長量為16萬立方米,遠高于年加工量。由于堅持 “采伐一片、更新一片”的原則,使林業生產步入良性循環。陽春三月,記者在當地采訪看到,到處都是成片的樹林,一個個村莊掩映其中。尤其是綠油油的麥地里長著一排排桐樹,成為當地一道獨特的景觀。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蘭考縣“農桐間作”面積46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20.16%,活立木蓄積278萬立方米。全縣24萬畝荒沙地、26萬畝鹽堿地、1600個大小沙丘已得到根治,沙荒控制率為98%。
  
    蘭考縣委書記魏治功說:“焦裕祿當年帶領大家栽泡桐、治風沙,也許并沒想到會給蘭考人民留下一座‘綠色銀行’,但是從一棵樹到一種精神再到一個產業,其間的變遷看似偶然,卻是蘭考人民堅持生態和經濟并重、堅持科學發展的必然。”(原標題:一棵樹、一種精神、一個產業)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新華網 原文時間:2012.6.2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