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琴棋書畫養心,梅蘭竹菊寄情。菊花是我國傳統的十大名花之一,并與梅、蘭、竹一起被稱為“四君子”,它那千姿百態的花朵,姹紫嫣紅的色彩,清雋高雅的幽香,備受世人贊賞。尤其 是菊花傲霜怒放,不畏寒風欺凌的氣節,每每為古今文人學士所歌頌,也常為歷代人民群眾所喜愛,激勵著一代代中國人前進和發展,從屈原的《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到毛澤東的《彩桑子·重陽》“不是春光,勝似春光”的詩句,都給予菊花很高的評價。
菊花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開封菊花,源遠流長。南北朝時代,開封就有種植菊花的記載。至宋代,東京開封菊花已馳名全國。暮秋時節,各地名菊薈萃于此,一比高低。《東京夢華錄》載:“九月重陽,都下嘗(賞)菊,無處無之,酒家皆以菊花縛成洞戶”,“禁中與貴家皆早嘗菊”,“士庶之家亦市一二株玩嘗”。宮廷內外爭插菊花枝,掛菊花燈,開菊花會,飲菊花酒。足見當時菊風之一斑。愛菊者眾,遂孕育成為風氣,又反過來推動養菊技術和賞菊水平的提高。當時東京已能培養出一株百數朵花的立菊,還能用小菊結成寶塔、門樓等藝術景觀。更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已有許多菊花專著問世,如劉蒙泉的《菊譜》、史鑄的《百菊集譜》、范成大的《范村菊譜》等。到了明清時代,開封養菊更風靡盛行。明代詩人李夢陽曾來賞菊,并寫了一首詩:“萬里游燕客,十年歸此臺。只今秋色里,忍為菊花來。”在禹王臺公園的乾隆御碑中,至今還可看到“楓葉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詩句。
開封人民有著酷愛菊花的傳統習慣,以養菊、賞菊為樂事。1983年,開封市將菊花定為市花,決定每年秋季舉行為期1個月的菊花花會。首屆花會在禹王臺公園開幕時,27萬株千姿百態的秋菊吸引了眾多的中外游客。以后每年菊會期間,大街小巷,到處都是菊花世界。
花海人潮,五彩繽紛,四海賓朋,紛至沓來。龍亭、禹王臺公園里更是熙熙攘攘,人山人海。萬紫千紅爭比妍,人人都言看花去。一個個觀賞點,一叢叢菊花園;一朵朵菊城花,一群群賞花人。如詩,如畫,如夢,如醉,給老者以青春,給青年以憧憬,給詩人以靈感,給畫家以丹青,幼童進入童話樂園里,情侶陶醉花好月園時,真可謂“九月花潮人影亂,香風十里動菊城”。
開封人熱愛菊花,養菊之風蔚然,全市各大公園就設有菊花基地,此外,市區還分布著眾多的由個體養菊能手建立的菊花基地,特別是南郊魁莊于 1999年被國家林業部命名為“菊花之鄉”,開封市于2000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鑒社《中國土特名產年鑒》收錄為“菊花之鄉”。
開封菊花先后在全國第三、四、五、六屆菊花品種比賽中連續四次奪魁。中國'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時,開封菊花在專項比賽中奪得2個最高獎,11個金獎,8個銀獎,2個銅獎,成為獲大獎最多、金獎最多、獎牌最多的城市,在全省、全國、乃至全世界引起了轟動。由于枝肥葉茂,花朵碩大,色澤純正,香味芬芳,開封菊花被冠以“甲天下”的美譽。目前,開封市菊花品種已有1000多個,總數已達306萬盆。開封菊花以繁多的品種優勢和高超的養菊技術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養菊工作者,他們紛紛慕名來開封市購買菊花種苗,交流菊藝。開封現已成為我國重要的菊花基地,為進一步推動我國菊花栽培技術的不斷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原標題:歷史悠久的開封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