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核心提示
種植歷史上千年,菊花品種上千個,歷屆全國菊展上拔得頭籌,昆明世博會上金牌、獎牌總數居榜首,成功舉辦了24屆菊花花會……這些造就了“開封菊花甲天下”的美名。但是,盛名之下的開封菊花卻長期走不出市場小、利潤少的小農種植階段。今年,菊花產業化被寫入開封市的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和民間組織正積極探求著開封菊花的發展途徑。
□記者周斌實習生尚杰文圖
菊城客人北京生產基地取經
3月7日,春寒料峭。北京大興區采育鎮,凍雪還未融化。開封市市長周以忠和隨行的市菊花協會負責人來到北京雙卉新華園藝有限公司的大興采育切花菊生產基地參觀考察。
這個時節,開封的菊花剛開始栽苗,而這里的菊花已長了約1米高,一株株成畦植于塑料大棚里。大棚頂上裝著補充光照的陽光燈和澆水的微噴裝置,地上設置有滴灌和暖氣設備。每個大棚都有一整套的電子監控設備,可以全天候對大棚中的溫度、濕度、光照等進行監控。生產基地中建有氣象站、操作間和化驗室,澆水、施肥、光照、殺蟲都實現精準控制。菊花按客戶要求的花朵大小、花莖長短、花瓣色彩周年生長,整齊劃一。在3個多月的生長周期內吐出花蕾,然后分揀、包裝,遠渡重洋出口日本。
來自菊城開封的客人們對采育切花菊生產基地現代化的種植水平和高額產值,感到新鮮和羨慕。
在今年2月召開的開封人大會議上,菊花產業化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周以忠市長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考察切花菊的工廠化生產模式,為幾十年來一直在盆栽布展中徘徊的開封菊花尋找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鄭州花市不見開封菊花芳蹤
菊花是開封的市花,這里的氣候、土壤等因素十分適宜菊花生長,種植菊花的歷史可追溯到南北朝時期。每年金秋十月的開封菊花花會從 1983年開始已舉辦了24屆,菊花布展催生了開封的菊花種植業。開封菊花千姿百態,品種有1500多個。1999年昆明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時,開封菊花獲獎最多,贏得了“開封菊花甲天下”的美譽。
然而,享有如此盛名的開封菊花,在距開封僅70公里的鄭州鮮切花市場,卻根本覓不到芳蹤。
3月1日,記者走訪了鄭州陳砦花卉市場。菊花和玫瑰、康乃馨一起,構成陳砦花卉市場3種主要經營的鮮切花品種。幾乎每家店鋪都有菊花出售,品種以白菊和黃菊為主。據商戶們介紹,這些菊花價格通常都是每打5元(每打10株),最高時每打10元。銷量和店鋪的規模有關,但大多數店鋪日平均銷售量都超過 100打。
店主們說,切花菊大多是從廣州、昆明兩地通過火車運送過來,以廣州為主。鄭州郊區種植的菊花有少量供應,但從來沒有銷售過開封菊花。一位店主說:“開封菊花歷史比較悠久,品種也比較多,蠻有名的,但好像主要是盆栽花吧,在切花市場上從來沒有見過,是不是不適合做切花呀?”
“外地的不少客戶只認廣州菊,即使是鄭州的菊花價格便宜些也不愿意要。”店主們說,鄭州的菊花有季節性,不能保障周年供應,而且花朵小,切花不太好看,農藥殘留較高,不適合做食用菊。
然而,從廣州進菊花,運期較長會導致鮮花花瓣部分腐爛,長途的顛簸則使一部分花朵折落,平均每打損耗約1.5株。這些損耗被計入成本,而運費在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更大。
一位店主說:“廣州那邊切花菊的進價也就是1元多至2元錢一打,主要是運費太貴。如果本地的菊花能夠一年四季供應,花的質量又有保證的話,我相信多數店鋪會選擇的。“
四季常開技術并非主要難題
一直以來,開封菊花都是從每年2月份開始育苗,到10月進入花期。開封菊花能否實現四季常開,打入鮮切花市場呢?
開封菊花協會會長兼園林菊花研究所所長徐頌文告訴記者,這在技術上已不是難題,只要溫度和光照兩個主要因素達到標準,其他如通風、澆水、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管理得當,菊花就能四季常開。同時,在菊花的不同生長期,還要作補光或遮陰處理。這些技術問題都能夠解決。
但是,要打入鮮切花市場,還要解決一個難題。開封菊花雖有1000多種,切花品種也有30多個,但這些切花品種都不太適宜進行大規模的工廠化生產。原因很簡單,開封菊花性狀不穩定,正因為種植中頻繁發生變異,才有了五顏六色、千姿百態的菊花品種。然而,切花菊市場恰恰要求菊花的花瓣色彩、花朵大小、花莖長短都整齊劃一。這就要求在開封的切花菊中培育出性狀穩定的品種。
僅解決這兩項技術問題還遠遠不夠,要實現大規模的工廠化生產,關鍵還是要研究市場。鄭州的鮮切花市場為什么主要從廣州和昆明進貨?那是因為那里的氣候適宜,不需要在溫度和光照控制方面投入太多成本,其占領鄭州市場需要考慮的是運輸成本。而開封在氣候條件上明顯不占優勢,菊花要達到周年開花需要投入更多的技術和管理成本,加入這些成本后,開封生產出來的切花菊在價格上有沒有競爭力?這需要通過市場調查,成本測算得出結論。所以,市場因素是開封啟動切花菊產業需要優先考慮的環節。
徐頌文認為,開封要發展切花菊產業,不應把目光僅僅盯在周邊及國內市場,而是要放眼更為廣闊、利潤更為豐厚的國際市場。韓國和日本對切花菊的需求量非常大,北京因種植面積的限制對日本的出口多年來供不應求,其價格數倍于國內市場價格。北京出口日本的切花菊單株價格約為2元人民幣,這是廣州市場切花菊的批發價格的10倍,開封的一盆普通多頭菊批量銷售價格也大約是2元錢。
徐頌文和開封菊花協會的理事們認定了一條路:開封要發展切花菊產業,首先應效仿北京模式,讓開封菊花走出國門,開辟國際市場。
打開市場要靠國際品質品種
在大興采育切花菊生產基地,北京雙卉新華園藝有限公司總經理向開封客人們介紹,這些出口日本的菊花不僅形態一致、色彩純正,而且插在自來水中,不添加任何保鮮液能夠盛開1個月,莖和葉都不會有絲毫枯萎。這種品質是目前國內市場的切花菊無法企及的。
中國的切花菊要想打入國際市場,首先要培育出國際市場認可且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菊花品種。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菊花研究會常務理事戴思蘭教授是國內知名的菊花專家,她負責課題的主要方向就是在國內的菊花品種中選育出可以周年開花、品質一流的切花菊品種。北京雙卉新華園藝有限公司搞切花菊種植,就得益于她的技術指導。
戴思蘭教授現已被開封市政府聘為開封菊花花會的特邀顧問。她爭取校方同意,把開封列為北京林業大學和國家花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菊花育種課題組的試驗基地之一。
和開封菊花協會的同行們不謀而合的是,戴思蘭教授同樣認為,菊花系全球“四大切花”之一,國際花卉市場對切花菊需要量很大,開封菊花想要贏得高利潤,就要靠出口,就要在切花菊上下工夫。為了從開封菊花中選育出優秀的切花菊種苗,她到開封菊花品種基地,采集了一批節間均勻、株高挺拔、有經濟價值的切花菊品種,帶回學校的實驗室進行試驗。戴思蘭教授將依據研究結果,整理出一套科學的、可操作的培植技術,爭取從開封菊花品種中改良培育出中國品牌、國際品質的切花菊品種。
目前,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與開封市合作,就這一科研項目積極申報國家“863”科研計劃。
瞄準奧運打出開封菊花品牌
3月7日在北京大興采育切花菊基地參觀考察時,戴思蘭教授向開封市市長周以忠談了她的構想:開封具有較強的菊花資源優勢,而北京雙卉新華園藝有限公司在融資能力、銷售渠道方面極具優勢,如果兩者合作,對于培育中國自己的切花菊品種,加速開封菊花的產業化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北京雙卉新華園藝有限公司采用的是“公司+農戶”的合作方式,目前有170名農戶參與種植。菊花基地共占地600畝,有日光溫室90棟,塑料大棚110余棟。每周可向日本出口8萬到10萬株切花菊。每年向日本輸出超過250萬株,但仍滿足不了日本市場的需求。
周以忠表示,開封不僅有菊花資源,還有一系列便利條件。開封一家向日本出口脫水蔬菜的企業現有600畝設施完備的大棚,有一定數量的冷庫,有一大批經過培訓的農戶。這家企業還搭建有一條已運行多年的貨運“綠色通道”,貨物由開封經連霍高速公路運輸至連云港,通過海運不到60個小時便可到達日本的任何一個港口。
戴思蘭教授和周以忠市長還談到鮮切花的國內市場,2008年北京奧運會從環境布置到會場擺花,以及向運動員獻花等都需要大量的鮮花。為保證奧運會用花,今年8月8日北京將舉辦“奧運會園林綠化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展示會”,為奧運會選定用花。為了幫助開封菊花走向奧運會,戴思蘭教授深入到開封菊花品種基地,挑選出“汴梁紫禹”、“麥浪”、“麗金”、“紫螃蟹”、“九月黃”、“國慶菊”等一批早期開花的菊花品種,在北京延慶康莊菊花基地采用短日照的方法處理種植,力爭使其在今年8月8日開花,參加奧運會用花預展。
開封菊花如果能走進奧運,不但能創造經濟效益,還能進一步地提高開封菊花的知名度,從而促進切花菊產業的啟動和發展。
開封菊花花會,千姿百態的菊花匯成花的海洋。(原標題:開封菊花試圖“切”開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