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牡丹產業發展之惑牡丹餐飲產業缺少“向心力”
2012/8/1 18:02:45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4月10日晚,升格為國家級的第29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隆重開幕。它標志著牡丹文化節的規格、層次、內涵和品牌有了新的提升,其影響力和知名度得到很大提高。牡丹文化節不再僅僅是洛陽的品牌、河南的品牌,還是國家的文化品牌。這對洛陽牡丹花卉產業來說,是一次重大發展機遇,它甚至會影響到牡丹餐飲等與之相關產業今后的發展。
2008年8月,洛陽牡丹紅色和粉色為主的15個品種進入北京奧運會,被擺放在奧運會新聞發布中心會場、奧運比賽場館、機場等重要場所,有的還被用作接待國際奧委會重要官員的禮賓用花。
隨后,洛陽市全福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以牡丹花瓣為原材料的“盛唐牡丹餅”成功入圍“2008年北京奧運會推薦食品”大名單。此后,牡丹餅、牡丹茶、牡丹瓷、牡丹精油等與牡丹相關的旅游特色產品在洛陽市蜂擁而起,并一時取得快速發展。
對此,洛陽市知名學者鄭貞富曾說,文化品牌是一個地區的標志形象,是地區的名片、自畫像和宣傳廣告。因此,無論是牡丹餅、牡丹宴,還是“千年牡丹王”,都正在成為洛陽牡丹的文化符號。正像一首歌能唱響一個地方,文化品牌也是活生生的、具體的載體,這些“牡丹系列產品”恰好成為一個城市的“代言人”。
然而,事實證明,這些深加工產業似乎并沒有伴隨著牡丹花卉的快速發展而發展,他們被遠遠甩在了后面。
那么,這些產業當前的發展狀態是怎樣,存在怎樣的困惑,今后的發展前景又是什么呢?4月12日,帶著這些疑問,東方今報記者分多路進行了調查采訪。
在洛陽,牡丹餅在牡丹深加工產業中眼下可以算是“異軍突起”,當地媒體在報道中稱其為“獨領風騷”。但能夠形成品牌、達到規模化專業生產的企業卻少得可憐,僅“盛唐牡丹餅”的生產商“洛陽全福食品有限公司”一家。4月12日,全福食品公司董事長任全福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牡丹餐飲企業沒有形成合力,需要政府進行實質性幫扶以凝聚企業“向心力”。
【現狀】牡丹餐飲深加工產業呈現散亂式發展
當前正是牡丹文化節期間,前來洛陽游園賞花的國內外游客絡繹不絕,牡丹餅、牡丹茶作為旅游商業特色產品,一時成為洛陽市各大商家的首推。
任全福是全福食品公司的董事長,“盛唐牡丹餅”的制作工藝就是出自他手。據任全福介紹,2000年左右,他發現洛陽市食品市場上銷售的糕點絕大多數來自安徽安慶,便萌發了開發洛陽特色食品的念頭。恰在這時,該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牡丹產業化的發展步伐,順著這個思路,他打破面粉糕點的傳統工藝,根據中醫理論研發出了牡丹花餅,既美味又健康。
任全福說,牡丹花含有13種氨基酸,其中有8種為人體所需,且在加工制作過程中其濃郁的香氣不變。
據業內人士介紹,此后的幾年中,牡丹餅被洛陽市民接受,并陸續出現了幾十家生產廠,市場上產品樣式較為混亂。嚴格來說,這些生產廠算不上“廠”,因為絕大多數屬于家庭作坊式的生產模式,很少形成規模化生產,沒有形成一個知名的、有影響力的品牌。而政府部門也沒有為此做出相應的調控舉措。
直到全福食品公司憑借“盛唐牡丹餅”,成功入圍“2008年北京奧運會推薦食品”大名單。自此,牡丹餅才打出洛陽市,被外界所知。而在平時,因連年舉辦牡丹花會的帶動效應,牡丹餅等產業的需求量才有所上升。
【困惑】政府無“實質性幫扶”致企業缺少向心力
王忠東被稱為洛陽市“牡丹專利大王”,據稱,他一共發明了299個牡丹深加工系列專利,每年僅專利維護費就花去6萬多元。在他的專利中,有牡丹養生酒、牡丹精油、牡丹系列化妝品等。“牡丹產品80%的專利都在我這里,我是先占地盤。”王忠東在接受東方今報記者采訪時說,令他難過的是,這些專利大多沒有得到轉化。“產量不夠,市場開發就沒有價值”。
洛陽人詹建國多年來一直從事牡丹深加工業務,他發明的牡丹花茶已經投產,但也只是因“成本很高,沒賺什么錢”而沒有大規模生產。“企業各自為營,各握己方專長,沒有形成一股合力,向心力不足怎么能做大做強呢?”任全福說,即使有的牡丹產業深加工企業研發了新的品種,但生產能力也有限,還怕品牌被人仿冒,終難有多大的作為。更為關鍵的是,政府部門并沒有實質性地對企業進行政策上的引導和資金上的幫扶。
2008年12月29日,在任全福等人的大力倡導下,洛陽市有關部門決定在洛陽市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協會下成立牡丹深加工專業委員會,其常設機構設在全福食品公司,任全福擔任理事長,主要負責制定牡丹深加工產業長遠戰略和發展規劃,依靠洛陽資源、人才、技術、區域優勢,有序開發牡丹深加工新技術和新工藝。資金和政策也爭取了一部分,但并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是不夠的,企業需要政府部門進行引導和組織,共同探討發展之路。”任全福說。
【展望】打造3個有影響力的品牌
談到牡丹餅今后的發展,任全福說,該公司之所以能夠從一個小糕點作坊,發展成為現在日產量5萬公斤、年利稅400多萬元的現代化牡丹餅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得益于他們不斷深挖本土文化內涵,堅持走牡丹產業化發展之路。“實踐證明,要想打造品牌并做大做強,僅靠一家企業是很難實現的,必須要團結起來,在政府強有力的引導和調控下發展。”任全福表示,雖然牡丹餅在全國還沒有形成氣候,但目前政府已對深加工比較重視,還將建立旅游產品展銷中心,并進一步推動政府采購。
下一步,他們準備搞一個全福基金大學生創業活動,以牡丹文化產業為基點,扶持大學生創業,這樣后邊有一個強大的大學生群體支撐,牡丹養生系列、牡丹糖果、牡丹酒、牡丹茶、牡丹露等產品將會源源不斷開發出來。通過努力,希望在3年至5年內,打造出3個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將洛陽牡丹深加工產業提升到新的高度。(郭帥 )(原標題:洛陽牡丹產業發展之惑牡丹餐飲產業缺少“向心力”)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東方今報 原文時間:201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