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寧縣河底鄉西原村農民王軍武種了18年煙。今年,45歲的老王又將從他那5畝煙田收獲一萬余元。
“全村一百多戶人,像俺這樣靠種煙成為萬元戶的占80%。”
王軍武的話沒錯。
“金秋時節炕煙忙,走到村口滿鼻香。”穿梭在全縣15個種煙鄉(鎮),滿眼所見,都是一幅幅煙葉大豐收的喜人景象。
“七山二塬一分川”的洛寧,130萬畝可耕地60萬畝為煙葉適宜區。多年來,該縣始終把煙葉生產作為全縣的“一號工程”、“一號產業”和“一號財源”來抓。
去年,洛寧煙葉生產創下歷史最高紀錄,收購量一舉突破20萬擔。煙農收入大幅提高,種煙積極性空前高漲。
如何因勢利導,改變過去一家一戶“單兵作戰”的種煙模式,實現煙葉種植規模化、集約化?
走進位于河底鄉生態型優質煙葉示范園區,一個現代化農業生產的優美畫卷在我們眼前鋪展開來。
漫山遍野的煙田一望無際,總長20公里的水泥路在煙田里縱橫交錯;在總面積5500畝的示范區內,投資1900多萬元建成了4個高科技烘烤基地,36個育苗大棚、2個1250立方米的蓄水池以及眾多的水窖、機井;園區內全部采用集約化大棚漂浮育苗,配方施肥,秸稈覆蓋等先進生產技術,煙農不出園區就可以完成煙葉種植、管理、烘烤的全過程……
過去炕煙,是人工自然控制溫度,稍有不慎一年的辛苦就會打水漂,現在示范區里的烘烤基地,全部采用電腦溫控設備,技術員全程監控,不僅省時、省力,而且烘烤出的煙葉成色好,能賣上好價錢。
截至10月底,該縣已完成全年23萬擔煙葉的收購計劃任務,預計今年全縣煙葉收購可達25萬擔以上。全縣2.1萬戶煙農,每戶最低收入將達到5000元。(原標題:煙葉種植規模化集約化 河南洛寧煙農收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