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南陽盆地特定的土壤和氣候條件,是“南陽黃牛”這一特有品種形成的基本因素。南陽地處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帶,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無霜期長。尤其是占南陽盆地面積70%以上的唐、白河流域,崗巒、河谷相間,平原面積廣闊,土地肥沃,人口稠密。歷史上,大面積的山崗荒地和河谷濕地為“南陽黃牛” 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牧草,肥沃平原的大面積耕作既需役使大批耕牛,又為飼養“南陽黃牛”提供了秸稈等飼料。在這些特殊的自然條件作用下,經過千百年的培育,南陽黃牛逐漸成為體軀大、耐粗飼、品質優、數量多、役肉兼用的優秀地方品牌。
說起南陽的養牛歷史,那就更悠久了。南陽農民歷來有養牛習慣。遠在春秋時代,南陽黃牛已進入了舍飼、圈養階段。生于斯長于斯的秦國名相百里奚就善于養牛,在他大半生的落魄生涯中,于南陽城西麒麟崗養牛成為他謀生的主要手段。
百里奚在家鄉找不到出頭之日,壯年時離開了南陽,先后游歷宋國、齊國和周都洛陽,因為朝堂里無人,都沒有得到錄用。在齊國,百里奚陷入困境,一度沿街乞討,但他并不死心,繼續自己的求仕生涯。在齊國,茫茫人海中他遇見了一個叫蹇叔的人,兩人一番宏論崇議,惺惺相惜,結為知己。此后,百里奚來到虞國,被國君任命為大夫。蹇叔得知此事,勸誡他說虞君昏庸無能、目光短淺,不值得輔佐,但百里奚顛沛流離多年,非常渴望能安頓下來,就沒聽蹇叔的勸告。 蹇叔的擔心不久就變成現實。假途滅虢、唇亡齒寒的千古典故讓不幸的百里奚趕上了,沒當多久大夫,他就成了亡國之臣,甚至成為奴隸,跌入了人生的最低谷。 春秋時代,秦晉聯姻較多,到今天我們還把聯姻稱為結“秦晉之好”。百里奚被俘不久,晉國人要把公主穆姬嫁給秦穆公,百里奚被當作陪嫁的奴隸送往秦國。 深感奇恥大辱的百里奚在去秦國的途中,設法逃走,回到故鄉楚國宛邑。這時他的家人已經無處尋覓,好在年老的百里奚還有一技之長——善于養牛,于是就在南陽的麒麟崗一帶以幫人養牛為生。 剛當上秦國國君的秦穆公,是一位胸有大志的國君,和晉國公主洞房花燭后,查收陪嫁物品,發現什么也不少,單單少了個叫做百里奚的奴隸。秦穆公順口問了一句:這百里奚是什么人?大臣中有了解百里奚的,就回答說這可是個難得的人才。秦穆公于是就讓人查找其下落,后來就打聽到這人在楚國放牛。 秦穆公開始想用重金贖回百里奚,但謀臣公子縶勸住了他,認為楚國人一定是不知道百里奚的才能,才讓百里奚養牛。若用重金贖他,那不就等于告訴人家百里奚是千載難遇的人才,那他們怎么會放手?秦穆公問:“那我該怎么樣才能得到百里奚?”公子縶說:“可以貴物賤買,用一個奴隸的市價,也就是五張黑公羊皮來換百里奚,那樣楚人就一定不會懷疑了。” 就這樣,百里奚被秦國用五張黑公羊皮換了過來。秦穆公解除了他的奴隸身份,并向他討教國家大事。兩人一談就是三天,言無不合。秦穆公十分高興,拜其為上大夫,號“五羖大夫”,把秦國的軍政大權都交給了他。 同姜子牙釣魚、諸葛亮種地一樣,百里奚養牛也流傳下來不少的故事。他成名之后,這些故事令人們津津樂道。(原標題:“五羖大夫”與“南陽黃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