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俺致富靠的都是這些大蔥。”3月4日,河南省修武縣700公頃延陵大蔥園區農民王龍舉賣完最后一批大蔥,美滋滋地數著手中的鈔票說,“今年大蔥的行情是每公斤1元,俺這3畝(每畝0.067公頃)大蔥單位面積產量都在3500公斤以上,每畝收入3500多元。”
700公頃延陵大蔥園區是修武縣高效農業示范基地之一。該園區依靠科技進步,通過引進河北巨蔥、章丘大蔥與延陵大蔥提純復壯,培育出了新的延陵大蔥品種,僅此一項可使該園區農民增收700多萬元。
修武延陵大蔥已有數百年的栽培歷史,相傳曾作為皇宮貢品。該蔥以汁多質脆、入口微甜、爆花充分、香味濃郁、質優味美、出菜率高等特點而享譽省內外。歷年來,當地群眾有自發種植的習慣,常年種植面積穩定在667公頃左右,其中延陵一帶連片種植規模在333公頃以上。經過多年的反復摸索,培育出了獨具特色的延陵大蔥。
延陵大蔥的優良品種也是在保護其原生態品質前提下精心培育的結果。巧施有機肥是延陵大蔥原生習性重要措施。為了保證延陵大蔥生長有足夠的養分,當地農民都把輪作、施用農家肥作為主要措施來做。即使化肥十分普及的今天,廣大蔥農仍然堅持使用有機肥作為增產的重要途徑。正是由于堅持施用有機肥,滿足了延陵大蔥原生態生長的要求,穩定品種遺傳特性,延陵大蔥的品質特性才能得到傳承和鞏固。
為了做強、做大延陵大蔥這一名優特產,修武縣高村鄉黨委政府把大蔥園區建設作為重點工程來抓,并成立了以鄉長為組長的園區建設領導小組,先后投資 120萬元,增加了產品檢測設備和節水灌溉設施,還抽出農技人員專門服務園區建設,積極為蔥農開展技術培訓,制定年度培訓計劃,每年度開展培訓、服務 150次,涉及生產、技術、管理等內容,實現受益農戶1500戶,努力提高培訓達標率。田頭、課堂相輔相成,合理使用培訓設施,除按照生產季節安排較大規模室內培訓外,實踐性較強的小型培訓班也在現場舉辦,提高培訓針對性。每年出動宣傳車20臺次,印發宣傳資料1萬余份,制作科普宣傳版面100塊,并結合利用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活動日、科技三下鄉等開展科普培訓活動。
當地政府還成立益民蔬菜專業合作社,為蔥農提供產、供、銷、管一條龍服務體系,通過合作社輻射帶動,進一步擴大了種植規模,開拓了域外市場,使延陵大蔥暢銷山西、東北、山東、安徽等地。
為增加農產品附加值,當地政府積極與省內外食品生產廠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對大蔥實行脫水處理,為廠家提供調料產品。同時,為加大銷售力度,對大蔥進行凈菜包裝,通過與外地客商聯系,使產品走向國內外市場。為了保證延陵大蔥的質量和特色,當地政府進一步規范延陵大蔥的生長、加工和銷售,確保延陵大蔥的優良品牌,并在保護區域內形成延陵大蔥規范的生產、加工基地,并于2011年2月順利獲批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據了解,修武縣質監局和高村鄉政府聯合農業部門不僅重視延陵大蔥品種的培育,還以科技手段來推動延陵大蔥產業的發展。他們增加了硬件設備投資力度,建立農業科技信息網站,配備專業信息人員,完善網站設施,為農民群眾及時提供科技信息,增加教學設備,廣泛開展多媒體教學。從而使農業新技術、新品種覆蓋率達95%,科技在農業經濟中占的份額上升到49%。同時,還投資100多萬元,建成了一個新型標準化示范種植基地,使延陵大蔥從育種到栽培,再到市場,都有標準可依。
修武縣高村鄉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將以延陵大蔥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為依托,采取合作社帶動、農業項目拉動、土地流轉等形式,積極擴大種植規模,力爭使大蔥種植面積在2015年達到1000公頃,形成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的發展態勢。(孫中杰 宋曉霞 )(原標題:河南修武縣依靠科技使地理標志產品點土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