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至26日,襄城縣委、縣政府召開“1989年度煙葉生產收購工作會議。”會議的中心議題是:落實計劃面積,堅持“三化”種植,實行科學管理,主攻烤煙質量,正確執行國標,確保煙葉信譽。
縣長孫同慶同志在總結去年、安排今年煙葉生產收購工作時指出:1988年由于種種原因影響,我縣煙葉收購秩序混亂,等級政策不能正確執行,包包墊頭、摻雜使假的現象嚴重,造成了煙葉質量下降,信譽發生危機,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形勢,正確地總結經驗教訓,采取過硬措施,主攻煙葉質量。今年的煙葉生產收購工作,著重抓好以下幾點:①全部種植NC89、G140良種。②起埂移栽,控制密度。全縣煙葉種植密度控制在每畝1330株以下,行距3-3.2尺,株距 1.5-1.6尺。在移栽20天前按照規范標準,切實把埂起好。結合起埂施足施好各種肥料。適時澆好旺長水。③嚴格控制留葉,加強煙田管理。全縣一律在煙株初花期平頂,單株留葉20-22片。做好煙田病害尤其是花葉病的綜合防治工作。④做到充分成熟采收,使用標準炕房,提高烘烤質量。⑤實行產購合同,嚴格執行國標。
縣委書記焦衛東指出:我們襄城縣是全國8大烤煙發源地之一,種煙歷史悠久。建國以來,為全國近百家煙廠提供卷煙原料15億斤左右。煙葉出口到10多個國家和地區,1985~1987連續3年被評為全國煙葉生產先進縣,為國家作出了應有的貢獻,歷史是光榮的。應該肯定去年我縣的煙葉生產是好的。但在煙葉收購環節中出了一些問題,造成我縣煙葉質量下降,信譽下降。
當前國內外煙葉生產競爭的形勢日益激烈。競爭的焦點是質量,優者勝,劣者敗。質量是煙葉的生命,煙葉是我縣的經濟支柱。煙葉收入占全縣農業總收入的80% 左右。可見我們襄城縣人民是種煙、靠煙、吃煙、喝煙。只有種好煙,襄城人民才能廣開財源,走上富裕之路。如果去年的形勢繼續下去,襄城煙區就真的要垮臺。如果襄城煙葉無人問津,那是我們自己把自己推上絕路,這是擺在全縣70萬人民面前的嚴峻事實。我們一定要認清形勢,變壓力為動力,振作精神,增強信心,圍繞質量作文章,訂措施,努力把我縣煙葉生產和等級質量搞上去。
最后他強調指出:今年,在煙葉生產上要切實加強領導,堅持規范種植實行科學管理,把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的工作抓緊扣死;在收購上,要認真宣傳貫徹《中國煙草總公司關于認真搞好煙葉收購工作的若干規定》,正確執行等級政策,確保煙葉質量。收購部門要通過整頓,提高廣大職工執行等級政策的自覺性。對不合乎等級標準的煙,堅決不收,誰收誰負責。對在煙葉分級交售中搞包包墊頭、摻雜使假者,一經發現,按經營假冒商品從嚴處理。要堅決打擊煙霸、二道販子的非法活動,堵塞收購環節中的漏洞,采取強硬措施,保證國標的正確執行,下決心提高我們襄城煙葉的信譽。(楊遂建 王延曉)(原標題:襄城縣下決心抓質量挽回煙葉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