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寧陵是中國酥梨之鄉,已有600多年種梨歷史,寧陵金頂謝花酥梨在明孝宗年間曾被列為皇宮上等貢品。
幾年前,寧陵酥梨卻因滯銷面臨著腐爛的命運,一度淪落到要傍著安徽碭山梨的牌子賤賣才有些許銷路的尷尬境地。
如今,在寧陵縣委、縣政府的引導和幫助下,寧陵酥梨不僅擺脫了多年來傍名牌的尷尬,而且還注冊了自己的品牌。短短幾年間,寧陵金頂謝花酥梨從“小家碧玉”變為“大家閨秀”,成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無公害農產品和中南海特供果品。2009年,寧陵金頂謝花酥梨進入全國“兩會”,成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供佳品。
那么,寧陵酥梨何以香飄九州?
品牌效應“破冰”***市場
寧陵縣委書記賈宏宇說,沒有叫得響的牌子是多年來制約寧陵酥梨走向高端市場的最大“禍根”,用品牌效應來帶動酥梨產業發展是當務之急。
該縣及時注冊了“金頂”牌和“知德福”牌酥梨商標,實行統一包裝、統一商標標識、統一產地名稱,全力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寧陵金頂謝花酥梨先后榮獲“中國名牌產品”和“河南省名優產品”等稱號。
為了鞏固剛剛創立的新品牌,寧陵縣更加注重農業技術開發創新,先后聘請了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研究員和省級以上有關專家學者,并與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所聯合成立研究所,開發優質酥梨生產技術,幫助梨農制定無公害、綠色食品發展規劃;引進了6個優質高產梨新品種,對部分酥梨進行高接換優。目前,該縣5萬余畝酥梨實施了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酥梨優種率達90%以上。
“技術上改進對俺的幫助可不小,施肥、除蟲害啥的,縣里都給支持,自己都不用咋操心。壞果子少了,好果子質量更好了,畝產也高了。”梨農劉靜學告訴記者,“特別是冷窖儲藏技術的實惠最大,不再擔心梨不好放了,今年秋天的梨能保存到來年開春,到時候再拿出來更好賣,價格比現在高多了。”
該縣生產的優質無公害酥梨吸引了南京、上海、鄭州等地大量果商前來搶購,年銷售優質果品1.2億公斤,創產值2.5億元;酥梨果品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和我國香港、澳門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
酥梨文化溢滿神州大地
“人家知道了咱的梨,但咱不能只滿足于此,得讓這個牌子繼續發展壯大,得有讓人家信得過的質量,不能做一籃子買賣。”寧陵縣縣長李東升說,“與碭山等地的梨相比,寧陵酥梨的品牌發展時間短,從名氣和規模上都沒有優勢,若想吸引并留住更多的客商,只有找出自己的特點和優勢,打造自己的酥梨文化品位。”為了將金頂謝花酥梨這一傳統產品進一步做大叫響,該縣從2004年開始舉辦梨花節,試圖借此來提高產品的知名度。
梨花節的舉辦使寧陵酥梨小有名氣,當年酥梨銷量就明顯好轉。而后,寧陵縣趁熱打鐵,除了每年堅持舉辦梨花節外,自2007年起又增辦了酥梨采摘節。與此同時,該縣還通過舉辦鏡頭看梨園、梨園書畫比賽、梨王大賽、梨花仙子評比、吃梨比賽等系列活動,使寧陵酥梨文化逐步叫響全國。
節會的舉辦大大提升了寧陵酥梨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酥梨的價格也由2003 年的每斤0.3元上升到現在的每斤1.2元。此外,還有許多客商和游客與梨農產前就簽訂酥梨生產訂單,實現了酥梨的未產先銷,梨農的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
發展模式引領高端市場
“現在我們酥梨的名氣比以前大多了,坐地不動就有客商上門收購,僅來自外省的大客商就有幾十個,本省的小客商就更難以計算了。”酥梨經紀人魏老三說,“寧陵酥梨實現從傍名牌到創品牌的轉變,現在就是盼望著能把梨和梨產品銷售到高端市場,多送出國門去,讓世界人民吃到咱寧陵的梨,喝到寧陵的梨汁。”
隨著寧陵酥梨知名度的大幅提升,酥梨銷售中介組織逐漸興盛起來。寧陵縣興書酥梨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魏興書說,他的合作社是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成員的酥梨專業合作社,現已發展會員150多戶、農民經紀人60多人,年銷售酥梨2000萬公斤,年銷售額2800多萬元,會員戶均年增收2萬元。
如今,寧陵縣共有5家酥梨專業合作社和134個村級協會,會員達2000多戶,初步形成了“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農戶”的產業化鏈條,為促進酥梨產品產供銷一體化、實現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為進一步完善和拉長產業鏈,延伸梨區上下游產業,該縣一方面著力建設萬畝梨園旅游區,打造更成熟的生態旅游業;另一方面,進一步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大力發展投資億元的酥梨深加工企業——綠之源梨汁加工項目,開發梨汁、梨膏等附加產品,實現了酥梨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原標題:寧陵酥梨何以香飄九州)